找人難!企業招募平均得花2個月 人力銀行:善用中高齡及僑外生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許多產業面臨缺工潮,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企業平均找到一位員工時間逐年拉長,去年平均招募天數達60.3天,且招募到員工後6個內,僅有6成多會持續留任。人力銀行建議,企業可善用中高齡、僑外生勞工,並經營僱主品牌,也要在招聘時,誠實揭露薪資跟工作內容。 2025/08/19 12:39 生活 職場
不只Z世代員工會「整頓職場」 調查:工作生活平衡越來越受重視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流行「Z世代整頓職場」的說法,人力銀行調查發現,求職者、員工對於同事間的溝通互動,是否良好,以及工作跟生活平衡,都越來越重視,尤其8年級、9年級者,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甚至高過薪資條件。人力銀行建議,企業要建立開放尊重的溝通文化,也要有良好的領導者風格。 2025/08/19 11:57 生活 職場
郭智輝與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座談 曝廠商最關心關稅、匯率及原物料價格等議題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美國對等關稅措施,經濟部長郭智輝昨與半導體供應鏈內的設備、材料、自動化及零組件等業者進行座談,針對美方近期關稅措施、可能影響及政府因應作法交換意見。 2025/08/14 10:17 財經 產業脈動
政院拍板!外國專才適用退休金制 特定專才居留1年得申請永久居留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今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放寬外國人才來台從事專業工作、申請永久居留的規定,無須取得永久居留身分,即可適用退休金制度;符合一定條件的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居留1年得申請「永久居留」。 2025/05/29 15:48 政治 黨政要聞
緬甸強震|在台緬甸學生2973人 教育部:請假返國不算缺課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緬甸昨(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的強烈地震,教育部今(29)日表示,已請各校啟動僑外生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持,目前在台就學的緬甸學生有近2973人,若學生因強震影響,需返鄉請假,不列為缺課,學校也要給予課業補救措施、諮商輔導資源,授課老師也可針對個別學生特殊情形,調整評分方式。 2025/03/29 13:53 生活 文教
搶AI人才! 劉鏡清:研擬放寬外國人年薪逾300萬折半課稅門檻 AI人才稀缺,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天表示,現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希望將薪資所得超過新台幣300萬元起5年內,享有超過部分折半課稅的部分,未來希望參考新加坡作法,將薪資所得300萬元門檻下修,進一步放寬以擴大誘因,會與財政部溝通可行性。 2025/03/19 15:37 財經 政策法規
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登場 3大職場趨勢、求職準備一次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今(8)日登場,有超過330家企業釋出逾4萬個職缺。台大分析,求才企業著重跨領域人才,也期待綠領及全球人才。人力銀行則建議,準畢業生可事先瞄準幾間目標企業,並準備客製化履歷及簡單自我介紹,前往徵才博覽會中和企業交流、討論。 2025/03/08 12:51 生活 職場
缺工有解!僑外生留台、逃逸移工重回產業 政院年後提方案要求企業先加薪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觀光餐飲服務業需要大量人力、勞力,企業從新政府上任後即不斷呼籲開放更多外籍勞工,讓更多外籍生留在台灣打工,畢業後可繼續在台就業。面對缺工問題,商總許舒博表示,昨日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座談後,政府對服務業開放外籍移工轉為開放態度,不過前提是必須提高台灣本籍勞工薪資,且高於外籍移工薪資,農曆春節後會提完整方案。 2024/12/11 20:04 財經 產業脈動
月薪6-9萬有36%是加班費!客運司機缺口2215位 陳世凱:運價提升可解2問題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疫情下民眾騎車、開車多,影響客運業者營收大減,市區公車少39.27%,客運更是大減41.81%,目前公路、市區客運缺員達2215位,綠委詢問交通部流失原因、有啥作為解決?交通部長陳世凱回應,就業多元化,客運人才流失到貨運、外送,且民眾對客運業服務要求高,司機員壓力大不願意留下,會用TPASS鼓勵搭乘公共運輸,解決營收、薪資就是從運價面處理,讓運價提升並指定一部分流向薪資提升駕駛薪資。 2024/10/24 11:28 生活 交通
缺錢嗎?公路局:客運公車駕駛薪資6至10萬 1年後還領最高13.9萬補助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國大客車(公車客運)、遊覽車各近1.5萬輛,因輪班等因素,人員需求1.5倍,等於要4.5萬名司機,但今年缺額估達2千至3千人,公路局10/12舉辦今年最後一場徵才活動於板橋車站地下1樓登場,以北部客運、公車薪資,正常工時下薪資平均約6至8萬元起,其中葛瑪蘭業者北宜線甚至可達10萬元,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希望今年目標至少招募1000人,前4場已吸531位加入。新北市交通局直言,年輕駕駛對薪資是滿意的,「缺錢下願意短時間投入」,長時間還是會轉職,期盼提升駕駛形象、榮譽感,讓人長待。 2024/10/13 09:55 生活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