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終來了!光復鄉郵局周末加班服務 464萬人免登記直接入帳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晚公告「普發現金」在內的韌性特別預算案,行政院晚間召開記者會說明普發流程,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普發現金預估能刺激經濟大概0.75個百分點,政院規劃明年上路擴大內需方案,希望相互結合、刺激經濟跟消費。領取方式有「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5種,花蓮光復鄉郵局在開放領取期間,禮拜六、日將不打烊,為鄉民服務。 2025/10/23 22:05 政治 黨政要聞
跨行金融驗證身分證上路!素顏、化妝都能辨識 換手機要重新驗證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財金公司與金管會10月2日宣布正式啟動跨行金融數位身分證認證,9家已上路,年底前預計共14家提供Fast-ID服務。民眾若到其中一家完成身份驗證,資料可自動跨行到參與的任一家金融機構,不必再重複繁瑣的開戶手續、不用背難記的密碼,使用臉部辨識也不必擔心美肌非素顏無法通行。 2025/10/12 15:52 財經 金融保險
藉海軍獵雷艦詐貸63億!慶富董座再拿海巡標案詐貸1.1億 加碼判囚5年4月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慶富造船公司2013年以37億4200萬元,得標海巡署28艘100噸級巡防救難艇採購案,但慶富後續以不實零件採購單據,向兆豐銀行詐貸1億1745萬餘元,最高法院今依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判慶富負責任陳慶男5年4月徒刑,沒收犯罪所得6037萬餘元。 慶富公司另於2014年承造海軍獵雷艦,卻藉此虛偽增資詐貸63億元,陳慶男已於2022年被判刑25年定讞,服刑中,2案將由法院合併定應執行刑。 2025/10/09 14:20 社會 法庭
16家銀行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 元大銀10/17重新上線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多家本國銀行6月陸續暫停使用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存戶,但引起民眾不滿,金管會要求3個月內搭配強化措施恢復服務,銀行局今日表示,共有17家停用自然人憑證開數存戶,截至9月底已有16家恢復。剩下的元大銀晚間表示,預計10/17重啟開放。 2025/10/07 20:48 財經 金融保險
3家本國銀前進雪梨設點 兩家官股銀撤墨爾本分行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金管會今日同意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向澳洲主管機關申請設立雪梨分行。官股銀與民營在澳洲布局不同,兆豐銀與合庫銀兩家公股銀都已向金管會申請裁撤澳洲墨爾本分行,仍待澳洲主管機關同意。反觀民營銀行,加上中信銀,今年已有王道銀、永豐銀3家銀行前進雪梨設點。 2025/10/07 19:19 財經 金融保險
金融數位身分證來了!一家驗證萬家通 已有7家銀行搶先通行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金融數位身分驗證大整合的時代來臨!財金公司表示,即日起民眾只要在單一金融機構完成Fast-ID註冊,未來到銀行、保險、證券、投信等金融業開辦服務「一鍵核身」,一家驗證萬家通!7家銀行已先上線體驗數位身分的便利服務。 2025/10/03 12:02 財經 金融保險
兆豐銀市佔下滑 拖累兆豐金及3家子公司評等展望變「負向」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中華信評18日將兆豐金評等展望調為「負向」,原因是子公司兆豐銀行市占率在過去幾年間下滑,中華信評擔憂兆豐銀未來12~24個月營運有1/3機率轉弱,恐對兆豐金的集團信用結構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將兆豐金控及3家子公司兆豐證、兆豐票、兆豐保險的評等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向」。 2025/09/19 11:21 財經 金融保險
周末精選|新青安鬆綁「不動產放款3成上限」 10大QA瞭解全貌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新青安貸款提供較優惠的房貸利率,主要目的是協助年輕人首購,但因為條件太優惠,出現不少家長出錢給子女買房後出租,失去原本協助無自住民眾購屋的用意,財政部也因此要求公股行庫嚴查人頭戶,抓到要吐回優惠利率,再加上央行因房市過於熱絡,推出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並要求各銀行調降不動產集中度,引起民眾抱怨申貸困難。為解決房貸荒,行政院4日宣布鬆綁銀行法72-2,新青安可不列入放款上限3成,回溯至9月1日實施。 2025/09/06 19:11 財經 地產房市
銀行打詐鎖帳戶惹民怨 台新銀:久未使用遭不法利用機率大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8月通報詐騙案超過1萬5000件,金額逾73億,本國銀行為了打詐,加強管控措施,如降低ATM提款限額,甚至鎖住太久沒用的帳戶,必須親自到分行臨櫃解凍,這波「凍結潮」引起不少民怨,合庫與兆豐銀甚至規定,帳戶餘款若長期低於 1000 元,銀行將有權直接結清銷戶。 2025/09/05 11:52 財經 金融保險
銀行帳戶列警示防詐擾民 金管會:3原則平衡便利與安全 銀行積極防詐,但近期有民眾反映久未使用帳戶,就被列為警示戶,還要臨櫃處理,質疑防詐措施太擾民。金管會今天表示,銀行執行防詐措施要留意3原則,包括事前充分評估、不妨礙控管效果下適當通知客戶,也要觀察措施成效,更聚焦在高風險帳戶跟交易。 2025/09/04 22:31 財經 金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