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調查官「陰莖增大術」喪命!丁斌煌上銬拿拐杖移送北檢 100萬交保 【記者林志青、丁牧群/台北報導】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醫美外科診所再次鬧出人命!獨居基隆、曾任調查官的簡姓男子(50歲)昨天(17日)上午自費40萬元到安和美進行「陰莖增大術」,手術下午2時許完成,孰料術後恢復久未現身,醫師丁斌煌(62歲)直到晚間7時許,才發現簡男已在診療床上斷氣多時。丁男昨被帶回警局訊問,下午被依過失致死罪移送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複訊後諭令100萬交保,限制出境出海。 2025/09/18 21:41 社會 突發現場
丁斌煌手術不只奪2命!她豐胸穿刺大腸險死 她被性騷狂問:幫我生小孩 【記者林志青、丁牧群/台北報導】北市中山區錦州街的安和美醫美外科診所醫師丁斌煌(62歲),昨為1名45歲簡姓男子進行「陰莖增大術」,簡男卻命喪診療台,遭檢警上銬逮捕。警方查出,丁斌煌(原名丁秉煌、丁立文)並非首次醫死人,曾有1名藍姓男病患同時進行多項醫美手術喪命,丁男還有多起醫療糾紛,有女病患豐胸遭穿刺大腸險死、有女病患乳房畸形,甚至有女病患遭丁男性騷,回診被不斷詢問要不要「跟我生小孩」,女病患怒告,丁男遭判賠25萬元。 2025/09/18 17:17 社會 突發現場
「是醫界出身的總統,也是三軍統帥」 賴清德為國防醫大揭牌提3大期許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防醫學院2025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國防醫學大學。總統賴清德為出身醫界的三軍統帥,他今(19日)出席揭牌典禮,除肯定該校功在國家社會的貢獻,也給予三大期許與勉勵,包含精進基層醫療服務、以校內「P4生物安全實驗室」強化傳染病防治研究、深化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尤其後者是國防醫的特色,持續精進對國軍的戰力,甚至國防、全民韌性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025/08/19 11:08 政治 黨政要聞
基層批藥學生名額暴增 「專業在哪?」恐將如生產過剩的香蕉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醫學生名額爭議才告一段落,今天換藥師跳出來抗議!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招生名額,自102至114學年度暴增近3倍,此次名額增幅毫無預警,形同將藥師團體的意見當作空氣,恐將重蹈美、日等國「流浪藥師」的覆轍,供過於求如同香蕉生產過剩,最後只能丟掉;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招生名額為教育部權責。 2025/07/02 19:03 生活 文教
卓榮泰出手協調確認「醫學生總量」維持1300 醫界不開記者會了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期醫界針對「自費醫學生總量鬆綁議題」提出抗議,批評教育部虛構名額計算邏輯、曲解制度共識,醫師公會全聯會原訂今天下午,率相關團體舉行記者會,不過經行政院長卓榮泰出面協調,宣布記者會取消。 2025/06/30 13:26 生活 文教
醫界誤認自費醫學生總量鬆綁 教育部:沒有「繞道招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自費醫學生總量控管長年以1300名為基準,教育部在不逾越此總量前提下,同意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之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生,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但未說明從何挪出105名額,讓醫界誤認總量鬆綁而炸鍋。教育部今日(6/28)再發聲明強調,招生總量未曾放寬、未曾擴招,也無所謂「繞道招生」。 2025/06/28 12:11 生活 文教
自費醫學生總量沒放寬!教育部「變魔術」 救3校學士後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自費醫學生總量控管長年以1300名為基準,教育部在不逾越此總量前提下,同意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之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生,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但未說明從何挪出105名額,讓醫界誤認總量鬆綁而炸鍋。衛福部強調,只要不超過1300名,教育部如何跟各校醫學系協調名額,衛福部都尊重,但也覺得神奇「好像大衛變魔術」。 2025/06/27 21:44 生活 醫藥
國防醫學院營隊報名內定?王定宇洗臉軍方 顧立雄尷尬難回應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綠委王定宇今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時,質疑國防醫學院舉辦的醫學暨戰傷救護研習營內定名單,網路上報名是6月10日開始,但6月3日卻公告錄取作業結束。軍醫局醫務管理處長王毓淇一度稱「這是內部作業,沒有(內定)」,但王定宇反問那學員名單哪裡來的?讓他和部長顧立雄只能尷尬乾笑,難以回應。 2025/06/11 12:05 政治 國會攻防
健保改革|「換肝之父」陳肇隆揭肝臟移植天價! 健保給付羨煞外國人:台灣真好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全民健保1995年上路後,自1998年起開始給付換肝手術費,讓不少肝臟移植者受惠,被譽為「換肝之父」的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接受《知新聞》專訪指出,換肝手術平均需花費200萬元到300萬元,早年不少家庭無法負擔,只能放棄治療,或是術後家庭生計陷入困境,不過健保給付換肝手術費後,接近9成都是健保給付,讓肝臟移植案例數量大增,不少海外病患得知台灣的健保可減輕龐大醫藥費負擔,都羨慕「台灣人,真好」! 2025/06/04 13:22 生活 醫藥
專訪|700醫糾案卡關!全因醫師拒具名鑑定 司法官曝心聲求解方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刑事訴訟法》2024年5月15日施行鑑定新制,要求刑事案件鑑定人須具名,且必要時須配合司法機關到法庭作證說明。新制影響最大的是醫療糾紛案,因為院檢以往長年委託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醫師有無過失,但醫審會認為新制「窒礙難行」,理由是「具名」恐使鑑定醫師遭關說、騷擾甚至報復,且醫師本業繁忙,難抽出時間出庭,因此醫審會同年8月起退回司法機關委託鑑定案,導致新制施行1年來,累積700多件醫糾案卡在地檢署及法院無法結案。一名檢察官無奈說:「司法官已經忙到快瘋掉,我覺得醫療糾紛最好都給衛福部處理。」《知新聞》訪問法官黃湘瑩和檢察官黃珮瑜,了解修法原因和困境。 2025/05/30 10:43 社會 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