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肝炎變肝癌」患者醫療暴力 台大院長:擬採法律行為、民眾認知要加強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一位69歲男子因肝炎在台大醫院就醫7年,不滿病情仍惡化為肝癌,日前闖入診間毆打醫師。針對此醫療暴力事件,剛上任的院長余忠仁表示,院方已報案,如受害醫師有需要提出法律告訴,也會提供協助;他也提到,這凸顯民眾對疾病的預期和認知仍有落差,需要再加強相關教育。 2025/08/10 15:56 生活 醫藥
致死率8成!猛爆性肝炎「6種高危險族群」 營養師教飲食修復肝臟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57歲綜藝主持人沈玉琳日前驚傳因罹患猛爆性肝炎住院治療,主持人陶晶瑩30歲時也曾因為工作太拼命,罹患猛爆性肝炎。營養師高敏敏說,該類型肝病「致死率高達8成,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提醒攝取「足夠優質蛋白質」、「補足B群、維生素C、鋅、硒」,飲食少油鹽糖及少酒精。 2025/08/04 08:43 生活
兒少也會脂肪肝! 暑假「這些壞習慣」讓13歲弟肝功能飆高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快樂的暑假已過一半,不少兒少3C不離身,從早上起床一路吃飯配手機、電動到晚上,有名13歲青少年因此出現,肝指數和三酸甘油脂等指數超標、胰島素阻抗等現象。醫師提醒,要避免兒童與青少年罹患脂肪肝,可從彈性安排3C時間、鼓勵孩子多動、調整飲食習慣、建立規律作息,及注意警訊並及早檢查等5大策略著手。 2025/08/02 15:26 生活 醫藥
60歲男天天一紅酒竟貧血 醫:酒精性肝病上身「血球變大顆」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天天喝酒造成血球變大顆,當心酒精性肝病已默默上身!醫師提醒,酒精性肝病在出現脂肪肝的程度時,戒酒加上飲食均衡,養成運動習慣,肝臟還有機會康復,但仍要定期追蹤;當進展到肝硬化時則不可逆,很難恢復到完全健康狀態。 2025/07/22 15:35 生活 醫藥
類鼻疽27例創23年新高!丹娜絲颱風後2死 發病5天不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造成類鼻疽疫情升溫,新增6例本土個案均在高雄,其中2例死亡,其餘4例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疾管署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為類鼻疽高峰期。今年累計27例類鼻疽為23年來同期新高,且反常於1至4月就有13例,主因去年下半年接連四個颱風襲台,潛伏期較長的病例於今年初陸續發病。 2025/07/22 14:59 生活 醫藥
年用10億顆!降血脂藥禁忌改了 肝指數飆3倍、黃疸應停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史達汀類(Statins)藥物是降低血脂的大宗用藥,去年健保處方用量近10億粒,為了讓用詞更精確,衛福部修正2大重點,包含統一「禁忌」段落肝臟疾病相關敘述為「急性肝衰竭或失代償性肝硬化」;「警語及注意事項」段落,則把「肝功能」修正為「肝生化值」,如ALT及AST等數值上升超過正常範圍上限3倍,或發生黃疸,宜考慮停藥。 2025/07/05 11:31 生活 醫藥
台大醫院安寧病房陪上萬家庭走過「人生尾路」 非癌病人使用率低仍有2點待突破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大醫院創院邁入130年,更是首家設立緩和醫療病房的公立醫院,迄今已陪伴超過一萬個家庭,走過人生最後一段充滿愛與尊嚴的道路;不過目前失智、肝硬化等「非癌病人」的臨終前安寧療護利⽤率仍低,是需要進一步努力的對象,包括其他科別的醫師界定何謂「末期」,以及家屬的觀念接受度等。 2025/06/26 13:00 生活 醫藥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連43年居冠 肺癌死亡率排第一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今(6/16)公布民國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總死亡人數20萬1383人,較112年減少4192人,癌症更連續4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跌出十大排行、自殺再度重返榜上。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三名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第一,其次是肝和肝內膽管癌,第三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2025/06/16 11:30 生活 醫藥
健保改革|「換肝之父」陳肇隆揭肝臟移植天價! 健保給付羨煞外國人:台灣真好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全民健保1995年上路後,自1998年起開始給付換肝手術費,讓不少肝臟移植者受惠,被譽為「換肝之父」的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接受《知新聞》專訪指出,換肝手術平均需花費200萬元到300萬元,早年不少家庭無法負擔,只能放棄治療,或是術後家庭生計陷入困境,不過健保給付換肝手術費後,接近9成都是健保給付,讓肝臟移植案例數量大增,不少海外病患得知台灣的健保可減輕龐大醫藥費負擔,都羨慕「台灣人,真好」! 2025/06/04 13:22 生活 醫藥
新冠重症8大警訊!14類人風險高 胸悶痛、呼吸喘立刻就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提醒,如有以下8個重症警示症狀任一種,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務必立刻就醫,兒童的警示徵象與成人不全然同,家長須多加留意。 2025/05/30 12:1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