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再生新執行長與事業總經理首露面 未來積極布局「表後儲能」等3大方向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看準全球低碳轉型浪潮,聯合再生能源(3576)宣布全面升級營運策略。新任執行長張為策與事業總經理姜暭先今(24)日也首度出席記者會,提出「Total Solution一站式服務」為核心的新方向,將積極布局表後儲能、擴大自有案場投資,並深化國際市場布局。
擴大案場布局 建立海外合作夥伴網絡
張為策表示,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全球再生能源市場總值今年上看1兆美元,年成長率達6%,「再生能源早已不是政策口號,而是產業革命。」
他指出,未來將以有限資源發揮最大資產價值,除持續深耕美國、歐洲與東南亞,也將鎖定具潛力的東北亞市場,建立海外合作夥伴關係。同時,聯合再生將持續增加自有案場持有數,透過旗下「鼎日維運」子公司強化系統整合與維運效率。
張為策強調,綠電與儲能為能源轉型的兩大支柱,「我們將大力投入儲能投資,讓整個生態系的運作更穩定、可持續。」
進攻表後儲能市場 一站式整合綠電價值
姜暭先指出,聯合再生能源的最大優勢在於能提供「從製造、建置、維運、儲能到交易」的全鏈服務。公司不僅深耕太陽能系統案場,未來也將加強社會溝通,推動太陽能與都市建築美學結合,例如開發防眩光與高質感模組。
他並指出,隨著經濟部能源署政策推進與電價差距激勵,台灣表後儲能市場可望自明年起快速成長。聯合再生已於台南設立自建示範案場,未來將以此為基礎擴大投入。「我們擁有完整專業團隊,可大幅降低客戶溝通成本,成為綠電市場的最佳夥伴。」
除產業布局外,張為策也將推動組織轉型,強化企業內部動態韌性與資源配置,提升決策靈活度與市場反應速度。他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正全力推進品牌轉型,深化低碳能源交易市場布局,最終目標是「讓聯合再生成為台灣乃至全球重要的低碳能源供應商」。
此外,針對近期烏山頭水庫的光電板爭議,董事長洪傳獻說,其實光電板「英譯」太陽能電池為最大問題,因為「Solar cell」應該翻譯為太陽能晶片,「是發電裝置而非儲能裝置」,也因為英譯問題而產生電解液洩漏的誤解,但其實光電板是固態電子元件,不會有電池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