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熱水澡後不適當心!骨髓增生腫瘤病例倍增 嚴重致中風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64歲林先生原以為是年紀大容易疲倦想睡覺、體重減輕,結果健檢發現白血球高出正常值1倍,輾轉求醫最終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醫師指出,此病為骨髓增生性腫瘤的一種,隨著台灣人口老化,患者有增加趨勢,有些人直至心肌梗塞、中風才確診,較具特異性症狀如對溫度敏感,洗熱水澡後不舒服、天冷明顯肢體末梢麻木或頭痛。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醫師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患者因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骨髓纖維化(MF)等。
骨髓增生性腫瘤常見症狀包括疲勞、搔癢、盜汗、發燒、體重減輕、耳鳴、頭痛、失眠等。侯信安說,早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一般疲勞或壓力混淆,較具特異性的症狀是對溫度敏感,例如洗熱水澡後感到特別不舒服,肢體末梢麻木或頭痛,尤其天氣變冷、血管收縮時更明顯。
晚期患者伴隨有脾臟腫大,可能造成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吃一點就飽,但很快感到飢餓,由於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直到中風或心肌梗塞後才被確診。
根據我國癌症登記資料, 2015年一年新增MPN病患共264 人,2022 年一年新增達 674 人,七年間新增人數倍增。除了與新診斷與治療陸續問世、民眾對疾病認知提升有關之外,侯信安分析,骨髓增生性腫瘤病患多半相對年長,隨著台灣人口老化,患者勢必增加。
骨髓增生性腫瘤主要透過抽血檢查,發現血球數目(如紅血球、血小板)有「持續性過高」的現象而確診,由於早期症狀不典型,定期健康檢查變得很重要。
64歲林先生起初因為腸躁症接受成人預防健檢,結果腸胃沒事,卻意外發現白血球飆到21000(正常不超過1萬),回想那段期間常感覺疲倦、想睡覺,體重也減輕,以為是年紀大了,所幸太太押著他繼續追蹤,輾轉求醫,最終確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歷經三年治療,曾因口腔潰瘍、全身搔癢、放血治療卻流不出血,數度想放棄,如今病情獲控制,重拾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