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禁廚餘飼養」恐斷黑豬產業鏈 豬農憂:沒廚餘吃本土種等於滅種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台中梧棲區一家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陽性,農業部昨起禁運禁宰5天、禁止廚餘養豬。未來是否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再成關注重點。目前養豬大縣除了雲林以外,屏東、彰化皆在觀望。屏東縣黑豬飼養畜牧協會憂心「沒廚餘吃等於滅種」,建議續用植物性、動物性事業廢棄物。
台中梧棲區一處廚餘養豬場出現豬隻異常死亡,死亡豬隻採樣送檢,呈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因仍未確定病毒類型,農業部目前仍稱「疑似」豬瘟案例,為防止疫情擴散,昨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禁止廚餘養豬。
依中央畜產會「養豬頭數調查報告」今年5月數據,雲林縣飼養151.5萬頭(占29.9%)居冠,其次依序為屏東縣100.5萬頭(占 19.9%)、彰化縣75.4萬頭(占14.9%)。當中雲林縣已在民國107年禁止廚餘養豬。
美日韓歐盟未禁廚餘餵豬
外界關注政府是否評估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農業部長陳駿季雖坦承「廚餘確實會是破口之一」,但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容許用廚餘飼養豬隻,只要廚餘經90度C以上徹底蒸煮1個小時,就可以殺滅病毒。美、日、韓、歐盟都如此。
屏東業者憂成本拉升「沒有廚餘吃等於滅種」
屏東縣黑豬飼養畜牧協會理事長方志源表示,中央若禁止使用廚餘養豬,對黑豬產業影響巨大。他說明,白豬飼養期僅須6個月,黑豬則須養約1年,使用飼料飼養不划算,一定要壓低成本,因此多數黑豬農採以廚餘、下腳料飼養。
方志源強調,家用廚餘屬高危險性禁用沒問題,不過還是希望繼續用植物性、動物性事業廢棄物,否則成本拉升,豬農無意願繼續飼養,黑豬產業恐遭瓦解,他直言「沒有廚餘吃等於滅種」。

台灣本土黑豬肉主要來自「六堆黑豬」
根據農業部網站資料,台灣本土黑豬有「桃園豬」與「六堆黑豬」,其中「桃園豬」屬國家級保種族群;而「六堆黑豬」正是市面上正宗台灣本土黑豬肉的主要來源,特色是黑毛、耳大下垂、臉部、腹部有皺褶,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現在種原只存在南部六堆客家地區。

市場上的白豬是什哪一種? 白豬、黑豬的養殖過程又有什麼不同呢?
目前台灣市場上,大多數的肉豬都是外國種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的三品種雜交,這種商用肉豬白豬的生產過程時間較短,6個月就可達到120公斤的上市體重,但是肌內脂肪沒有時間沉積,一般坊間認為肉質不如本土黑豬好;本土黑豬約12-15個月才能達到上市體重,累積的皮下脂肪厚,不過肌內脂肪分布也較為均勻。
台灣本土黑豬市佔率約18%
現在黑豬佔整個台灣養豬業大約18%,因為黑豬生長效率慢,整個飼養過程都以飼料餵養成本高。在台灣養殖的黑豬有分本土黑豬和外來種黑豬,市場上有許多號稱「台灣黑豬」的品牌,其實是來自外來種黑豬,例如中國梅山豬、盤克夏豬及英國大黑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