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健保30|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 從偏鄉執業到推動全民健保改革之路

出版時間:2025/03/13 07:00
生活 醫藥
王煌忠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王煌忠/彰化報導】彰化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原本是可安穩在台大醫院發展的醫師,因為自身經歷與對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觀察,毅然決然投身政治,極力透過協商、遊說將原訂2000年開辦的全民健保計劃,提前到1995年上路,成為全民健保推動的關鍵人物,黃明和接受《知新聞》專訪,還原台灣醫療體系改革的重要縮影。

黃明和是推動全民健保的重要成員之一。梁建裕攝 zoomin
黃明和是推動全民健保的重要成員之一。梁建裕攝

在偏鄉執業發現醫療制度問題 著手推動改革

1940年出生的黃明和,原本在台大醫院執業,卻因健康因素選擇轉往地方醫院,選在彰化創辦秀傳醫院,提供在地鄉親醫療服務。然而,在他引進腎結石碎石機的過程中,卻發現台灣的醫療制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例如,昂貴醫療設備的進口受政策限制,導致許多病患無法獲得更好的治療。此外,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短缺,患者往往因經濟因素無法接受適當醫療,這些問題讓他開始思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懷抱著改革理想,他投身政治,1987年成功當選立委。

黃明和提及,當年在立法院內,他與志同道合的立委成立「厚生會」,並成為厚生會創會會長,專注於醫療保健、社會服務與環境保護,當年洗腎病人眾多,平均洗腎一年就要花掉一棟房子,勞、農、公、軍保身份有保險補助,因為花費龐大,許多沒有保險的孩子就這麼走了,因此積極推動全民健保法案。

黃明和透露,但第一屆「厚生會」成員只有他和歌仔戲演員楊麗花的丈夫洪文棟,後來第二屆開始人變多了,「一搭一唱就可以成功」。他說,會長由敏盛集團總裁楊敏盛接手,成員除了他,還有前衛生署長張博雅、當時擔任軍醫的「急智歌王」張帝,另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召集產官學員,每周開一次會,不管利益團體,「我們自己覺得應該做的就做」。

黃明和表示,雖當年就有全民健保草案,卻面臨來自既得利益團體的強烈反對,衛生署原計畫在2000年推行全民健保,但台灣的醫療問題已迫在眉睫,因此他希望將時程提前到1995年,開始透過不斷協商與遊說政府高層,讓全民健保法案獲得支持。

黃明和表示,在民間社會壓力、民進黨街頭運動及政府內部協調下,台灣的全民健保終於在1995年正式實施。然而,由於系統建置時間短,許多醫療人員面臨沉重壓力,甚至有人因此離職。即便如此,全民健保仍成功推動,並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重要里程碑,讓全民享有更公平、可負擔的醫療保障。

黃明和原本在台大醫院擔任外科醫生,因身體因素到偏鄉執業。梁建裕攝 zoomin
黃明和原本在台大醫院擔任外科醫生,因身體因素到偏鄉執業。梁建裕攝

遇弱勢病患降低收費 桃李滿天下「總統」也是學生

即便進入政壇,他仍未忘記自己作為醫者的初衷。台大醫學系畢業的他,本可選擇在台北發展,但因健康因素離開台大醫院後,決定回到老家彰化執業,並關注當地居民的醫療需求。

他發現許多病患因經濟困難而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因此主動降低收費標準,比台北醫療便宜一半以上,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需求。

此外,黃明和進一步將關注延伸至其他偏鄉醫療發展,投入台南市立醫院的改革,改善當地醫療條件,另外黃明和也曾在成功大學後醫系任教,其中一名學生就是現任總統賴清德,所以賴清德如今還要尊稱他「老師」;黃明和的努力,讓許多偏鄉病患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真正落實了「醫療公平可及」的理想。

比照加油站設立醫院 降低城鄉醫療差距

黃明和回憶,1995年推動全民健保前2、3年,曾向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提及,亞洲第一個推動全民健保是南韓,卻因大型醫療院所都在首都漢城(現名稱改為首爾),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同樣要繳健保費,生病卻找不到醫院,所以上路不到7年就終止。

因此他建議張博雅比照當年開放民間加油站設立,只要人口達到標準,有設置醫院需求地區,開放將農地變更成營業用地,逐步推動偏鄉醫療普及,黃明和也身體力行,將醫院開設延伸到南投竹山秀傳、高雄高山秀傳及彰濱秀傳醫院,提高偏鄉醫療院所設立,讓全民健保得以邁入30年。

黃明和從一名地方醫師,憑藉自身經歷發現制度問題,進而投入立法院推動變革,最終促成全民健保的誕生。即便在政壇取得成就,他仍選擇回到偏鄉,持續為弱勢族群提供醫療服務,展現醫者仁心,也成就了台灣醫療體系的一場重大改革。

彰化芬園巡迴醫療。沈君帆攝 zoomin
彰化芬園巡迴醫療。沈君帆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彰化秀傳醫院 # 黃明和 # 立委 # 偏鄉醫療 # 張博雅 # 健保30 # 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