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像「腦內地震」!星媽痛到失能 200萬人受苦忌自行抓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偏頭痛是一場反覆發生的「腦內地震」!醫師指出,台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偏頭痛之苦,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有偏頭痛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卻有六成病人未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藝人邵雨薇則分享,自己的媽媽就有偏頭痛症狀,因為不知道是一個疾病,只是會感受到頭很痛、經常噁心嘔吐,甚至不舒服到得躺在床上。

醫:偏頭痛像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
偏頭痛帶來的疼痛看不見,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指出,偏頭痛不只是頭痛,而是具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疾病,包括頭痛持續4-72小時、至少具備單側、搏動性、中重度疼痛或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等兩項特徵,且發作時伴隨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等症狀。
楊鈞百形容,「偏頭痛不是一般頭痛,而像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因為會周期性地反覆發作,也常會無預警地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台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偏頭痛之苦,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有偏頭痛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卻有高達六成患者未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

偏頭痛族群約7成是青壯年
社團法人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秘書長劉桓睿指出,台灣偏頭痛族群中約七成是18-50歲的青壯年族群,且因偏頭痛發於女性,女性無酬工作損失,如家務、育兒等,更高達男性的十倍,偏頭痛造成的勞動力流失,是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建議透過環境營造讓偏頭痛病人獲得理解與支持,減少因病影響工作表現的情況。
台灣頭痛學會前理事長陳韋達說,患者分布以女性遠高於男性,治療則是「雙刀流」,是包含急性治療跟慢性預防性治療,前者就是民眾熟知的止痛藥,要把握服藥的黃金一小時,也就是趁頭痛尚未「野火燎原」時就投藥。

偏頭痛就醫關鍵:把握123口訣
「如果痛到頭皮發麻的時候,其實吃藥效果就不好,因為神經整個都敏感化了」,陳韋達提醒,一周吃藥時間不超過2天也很重要,民眾可把握「123口訣」,也就是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周止痛藥吃超過2次頭痛可能惡化、預防偏頭痛有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
陳韋達表示,為了幫助民眾就近找到專業治療管道,台灣頭痛學會也特別製作了全台偏頭痛就醫地圖,呼籲有偏頭痛問題的民眾除了求診神經內科外,也可以於診所就醫,獲得專業的照顧,積極建立完整的偏頭痛急性緩解與預防性治療「防震策略」,不再讓偏頭痛成為生活的斷層。

邵雨薇分享「這些時候」容易偏頭痛
偏頭痛衛教大使邵雨薇分享,曾在職場上看到女性朋友偏頭痛發作的狀況,看到她不舒服到得先暫停手上的工作,那時候才真正了解到,偏頭痛不是一般的頭痛,而是會影響生活的疾病,自己的媽媽就有偏頭痛的症狀,但並不清楚這是一個疾病,只是感覺頭很痛、經常噁心想吐,或常常不舒服而需要躺在床上。
邵雨薇也提到,自己的症狀偶爾發作,可能會長達4小時,多半會用急性症狀治療,容易發生在工作排程長、心理壓力大、情緒較急躁時慢慢發作,不過最近「很快樂、很舒壓」;被問到藝人Lulu黃路梓茵和陳漢典結婚的「重磅喜訊」,她則回應,今天有看到這個訊息、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