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發表「棒球科技-台灣鷹眼」 誤差不到1公分受注目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工研院今展出「棒球科技-台灣鷹眼」技術,整合多視角高速攝影、影像辨識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系統可自動偵測投球軌跡、位移、與轉速等關鍵數據,可應用於科學訓練與電子好球帶,有效降低比賽爭議。經驗證,本技術與實際位置平均誤差不到1公分,精準度媲美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鷹眼系統。
「棒球科技—台灣鷹眼」媲美美國職棒大聯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17)日舉辦「運動科技研發成果」記者會,聚焦跨業、跨域、新創3大機會,並展出5大創新成果,從訓練、觀賽到防護全面升級,打造「Sports Everywhere」的新世代智慧運動場景。
其中,最受矚目的「棒球科技—台灣鷹眼」,整合多視角高速攝影、影像辨識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系統可自動偵測投球軌跡、位移、與轉速等關鍵數據,可應用於科學訓練與電子好球帶,有效降低比賽爭議。
經驗證,這項技術與實際位置平均誤差不到1公分,精準度媲美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鷹眼系統。本技術已授權新創公司光禾感知科技,並應用於台北天母棒球場、台中洲際棒球場、台北大巨蛋,累積超過10,000筆職棒數據,讓科技成為台灣運動實力的強力後盾。
工研院「AI 智慧高球回饋訓練」首創可攜式複合感知一體機
另外,工研院「AI 智慧高球回饋訓練」首創可攜式複合感知一體機,抗環境光干擾,準確率>90%;輕量化邊緣式AI動作分析,提供即時(<0.3秒)動作回饋,並整合光學、感測與AI分析於單一裝置中,打造智慧運動訓練新體驗,可應用於高爾夫等運動場域、串接運動科學中心數據平台等等,促成千萬級商業合作並推向國際市場。
資策會軟體院「AI虛擬教練系統」以裝置賦能與AI分析,提升高球訓練服務,打造虛擬教練引擎與手機App結合IMU感測技術,提供智慧化數據判讀與動作建議回饋;透過TPI揮桿動作特徵偵測,檢測揮桿傾向,避免運動傷害;以數位化擊球碼數表生成,協助下場時選桿與擊球攻略,已於2025年世壯運場域實證,帶動高球產業智慧化與整廠輸出。
「科技登山人」結合無基站窄波超距立體通訊
此外,工研院「科技登山人-科技留守人平台(MountLink)」「科技登山人」安全守護系統,結合無基站窄波超距立體通訊(如LoRa技術)、網狀通訊架構與輕便裝置,即使在無手機訊號、無基地台的偏遠山區,通訊距離可達800公尺以上,也能串聯隊友或「留守人」。
如鵝卵石般輕巧的裝置,隊伍若偏離預定路線或遇危急狀況,可觸發SOS警示通知同行或山下留守支援。目前已與政府機構、消防搜救單位合作,串接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機制,提升灣山域活動安全管理、降低搜救成本,讓安全成為回家最近的路。
資策會數轉院「高球體適能AI檢測及訓練服務」透過AI高球動作檢測模型,即可取得符合國際高球檢測標準高球體適能數據,並提供個人化的高球訓練推薦,強化肌力、伸展度及心肺表現。該技術以AI分析個人化體適能與訓練推薦模型,鏈結球場、健身房與穿戴廠商,搶攻年成長3.7%的個人化訓練市場。
至於自行車中心「室內騎乘訓練系統」,室內騎乘訓練系統,整合騎乘訓練台與互動軟體,模擬真實坡度變化,並依個人目標提供即時訓練建議與互動回饋。結合數據監控與擬真體感,打造虛擬教練與互動訓練平台,強化自由車教練決策與選手實戰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