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迎處暑當心燥咳、便秘! 中醫教吃「這顏色」食物滋陰潤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今天是24節氣的「處暑」,中醫師提醒,秋天燥熱之氣容易傷肺,乾咳患者逐漸增多,甚至可能一路咳到冬天、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有些人則會出現便秘的狀況,毒素積在體內,除腹部不適感、疼痛、脹氣外,還可能出現口臭或長痘痘的困擾,可選擇具有滋陰潤燥白色食物,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等,但過敏族群要特別留意。

中醫師李崇銘說,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中午炎熱,早晚則有寒意,晝夜溫差相對較大,早出晚歸者最好隨身帶件輕薄外套,以防身體不適應溫差變化而著涼感冒,且台灣的秋天較少能有「秋高氣爽」的時候,反而多是熱與乾燥,因此秋天燥熱之氣也較易影響人體健康。
李崇銘指出,以中醫五臟養生觀念來看,秋天的燥熱之氣容易傷肺,「秋天養肺」便是養生保健康的王道,除了生理學上的肺功能之外,還包含了人體水分代謝、呼吸道、身體免疫力,例如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皆屬於中醫「肺」的範疇,所以秋天常覺得呼吸不順,容易口乾舌燥,或是容易乾咳,都是因為「秋燥傷肺」的影響。
處暑到 除燥咳還要留意便秘
此時節乾咳的患者也逐漸增多,李崇銘說,患者常常感到喉嚨乾燥,無論喝多少水也無法止渴,總覺得痰卡在喉嚨中咳不出來,甚至覺得喘,就是所謂的「燥咳」。有些人一旦適應乾燥氣候就不會再咳,但而有些人體質較弱,「可能從秋天一路咳到冬天」,咳的時間一久,嚴重還會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日後三不五時復發。
除了燥咳,還要特別留意便秘的情形。李崇銘表示,排便慢或者排便周期較平時長,甚至是好幾天不排便等,都是秋燥便秘的典型症狀,便秘最直接的影響在於人體廢物無法排出,致使毒素累積於體內,對內會造成腹部有不適感、疼痛、脹氣之外,對外則導致口臭或長痘痘等困擾。

白色食物多寒涼 可滋陰潤燥
李崇銘說,中醫的養生之道尤其注重飲食效果,基於五臟與五色之間的對應關係,「白色食物具有養肺的作用」,平時容易感冒、喉嚨常乾癢、咳嗽、或是支氣管或肺部有疾患的人,要多吃白色的食物。
李崇銘解釋,白色食物多偏寒涼,具有滋陰潤燥的效果,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中則有杏仁、山藥、茯苓、百合、白芍等等,對於一般體質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也正是因為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雖然一般體質者可放心食用,但有過敏性體質者在攝食時則需多加注意,要著重於補足「肺衛」之氣,簡單來說,就像在人的機體周圍有一層保護膜,用來保護人體不受侵襲,一旦肺衛氣功能下降,對於秋燥及外邪的防禦力自然也就跟著減弱。
李崇銘提醒,過敏性體質者,在此時節的飲食攝取上,建議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如雞排、薯條、韭菜、蒜、蔥、薑、八角、茴香等食物和調味品,這些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