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改革補充保費受挫 台大院長:投資獲利當然回歸健康維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衛福部長石崇良原計畫從三方向改革補充保費,卻因輿論炸鍋被行政院緊急踩剎車。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替石崇良抱屈,「他真的很想讓健保制度永續,讓我們的子孫永遠保佑,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卑微的請求,並不是全民都要加保費」;台大院長余忠仁認為,補充保費是穩定的制度應該繼續執行,關鍵在於「徵收方式要妥善」。
衛福部原計畫改革補充保費課徵方式,穩健建保財務結構,租金、利息與股利研擬改成「年度結算」,1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課徵2.11%補充保費,估可挹注財源100億至200億元,但影響人數多達480萬名,尤其重傷存股族,挨轟跟小資族搶錢,行政院眼見輿論炸鍋,昨晚緊急聲明「暫緩具爭議的規畫」。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今日(11/7)在「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特別替石崇良抱屈,「石部長對於台灣人民的照顧很有承擔,他真的很想讓健保制度永續,讓我們的子孫永遠保佑,過去健保制度設計如果要全民調漲保費是有困難的,所以石部長苦口婆心地希望收入較高的人加一點保費,讓健保制度不影響大部分民眾且能再撐個幾年。
「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卑微的請求啦,並不是全民都要都要加保費嘛」李飛鵬說,最主要問題是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家裡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都老了,老了要用拐杖、食慾不振、各種疾病,台灣整體人口老化已經這麼嚴重,我們應該把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拿來規畫一下,讓父母、老人可以用得到。
李飛鵬表示,我想石部長是想從補充保費開始倡議「健保是投資、不是支出」的觀念,讓我們的照顧範圍更廣更深,比如癌症病人變多了,罕病等都要照顧。健保總額成長率四年前是3.3%,三年前是4.7%,最近兩年都是5.5%的成長率,健保總額能夠增加,老實講歸功我們最重要的石崇良部長。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也認為,補充保費是穩定的政策應該繼續執行,概念本身沒問題,民眾累積越多財富一定拿去投資,投資獲利當然要回到自身健康維護上,關鍵在於「徵收方式要妥善」,健保支出持續增加,人口高齡化、勞動人口減少,若健保費基只倚賴薪資,勢必撐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