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催生!生育給付金額拉高至10萬元 提高人工生殖補助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灣從2020年起每年死亡人數「超車」出生人數,人口負成長,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好孕三方案,包括中央將全面提高不同保險類別的「生育補助」至10萬元,未投保的7千餘人也可領取,推估受惠人數12.7萬人;及拉升現有補助額的「人工生殖補助」與首推「醫療性凍卵補助」,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為鼓勵國人願婚敢生,行政院會9月初通過新婚育兒家庭適用的「婚育宅」租金補貼加碼、放寬修繕補助金專案,明天將進一步再通過好孕三方案,分別是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醫療性凍卵補助。
未投保生育也可領給付!
生育補助部分,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說明,未來不論是公保、勞保、農保、國保或軍保等不同保險類別,每位新生兒都將獲得10萬元補助,包括目前沒有投保任何保險的7144位民眾,生育也能申請,確保無保險者也能享有基本保障。
陳時中表示,現行勞保、公保、農保等不同保險類別,對於生育給付的金額不一,比如,勞保生育給付平均領7萬994元,公保平均約領6萬6077元,而25歲以上未投前述保險的國人可投保國民年金,但25歲以下未參加任何保險者,形同無法領取生育給付,人數統計有7144人,據此,行政院明年預算匡列除了原本的生育給付80億元(由農工勞公軍保等支付),再增加47.2億元,用於齊頭式補助、並照顧到未投保者,估計受惠人數12.7萬人。
陳時中補充,中央補貼後,將生育給付齊頭式提高到10萬塊,跟各縣市政府的生育補助是分兩道進行,不影響。

鼓勵不孕夫妻及早做
第二方案「人工生殖補助」,陳時中盤點,從2021年7月到現在四年來參與補助的夫妻約有6.3萬多對,其中2.6萬多對夫妻有生小孩,生了3萬144人,相當於每年貢獻9千人(生育數),對台灣每年出生人數約12萬人的貢獻很大。
陳說,為鼓勵不孕夫妻尋求醫療協助,減輕個人負擔,將提高政府負擔比例、大幅增加補助額度。補助年齡切點從40歲調整至39歲,39歲以下女性的補助次數維持在6次,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補助上限從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第二次從6萬元提高到10萬元,第三次以後為4萬元,後續四、五、六次補助上限維持不變。
滿39歲至44歲的女性,維持補助3次,第一次從10萬升到13萬,第二次從6萬升到8萬,第三次6萬元;而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家庭,仍維持每次15萬元的最高補助。
陳時中解釋,從過往經驗來看,40歲以下進行人工生殖,活產率累計有44.8%,40歲以上剩20.7%,對照母嬰安全及風險、活產數,40歲以上效益會往下降,因此鼓勵不孕夫妻早一點做。
另,由於多胚胎對嬰兒發生早產、不足體重的比率高,且對母體刺激也不好,因此限制39歲以下僅能植入單胚胎,39歲以上則可植入最多2個胚胎。總體而言,政府補助比例顯著提高,39歲以下家庭可由原本政府負擔55%提升至約84%,大幅降低個人自費。同時規定醫療院所如調整相關費用,應向地方衛生局核備,避免價格因政府補助金額提高而起漲。
醫療性凍卵
最後,政府將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陳時中表示,補助資格為18至40歲,患有乳癌、白血病、淋巴瘤、突發性骨髓瘤等治療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者,經專業醫師評估後可申請。補助項目包括凍卵療程約 7萬元,以及取卵、處理與儲存費用 8000元。
陳補充,施行醫療性凍卵的院所需同時具備「人工生殖指定機構」與「癌症醫療品質認證醫院」資格,目前全台約36家院所符合條件,希望藉此減輕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負擔,避免因醫療需求而失去生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