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科技教父」徐佳銘辭世!享壽86歲 催生「華衛一號」寫台灣太空史新頁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科技大廠盟立(2464)發文證實獨立董事徐佳銘死訊,享壽86歲。徐佳銘不僅是將自動化核心技術引入台灣的先驅,更是《華衛一號》的關鍵催生者、工研院機械所前所長,也擔任過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及自動控制系系主任、建國科技大學校長,其一生對台灣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育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徐佳銘早年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工程,於197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國,投身教育與國家建設。應聘到逢甲大學任教,歷經工研院機械研究所、新典自動化公司、太空計劃室、至2010年1月建國科技大學退休。
深厚的學養讓徐佳銘得以站在國際科技最前沿,成為台灣推動工業現代化的核心人物。在民國七十年代,徐佳銘便擔任「行政院生產自動化指導小組」執行秘書,並主導工研院機械研究所長達九年,擘劃了台灣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宏偉藍圖。
根據建國科大官網介紹,徐佳銘是6、70年代,在李國鼎全力推動台灣「自動化」的強力助手,台灣的科技業、以及經濟起飛能有今天,徐佳銘功不可沒。
催生《華衛一號》,寫下太空史重要一頁
建國科大也發文悼念,徐佳銘博士除了在自動化領域的卓越成就,更是我國太空科技的關鍵推手。他曾擔任國家太空計畫室主任,負責中華衛星計畫的規劃與執行,是台灣第一顆人造衛星《華衛一號》得以發射升空的重要催生者。從衛星整測廠房到地面追蹤站的建置,處處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遠見。
當時徐佳銘面對「衛星發射能否成功」的疑慮與壓力,他不僅全力以赴,更流傳前往文武廟擲筊請示關公的神奇軼事,展現其堅毅又富有人情味的性格。
桃李滿天下,推動建國科大改制
在學術領域上,徐佳銘曾是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及自動控制系的系主任,自動控制研究所所長。對於建國科技大學,他的貢獻更是無法磨滅。他不僅曾任工程學院院長,更以其宏觀視野和紮實學術背景,帶領學校改制為科技大學的關鍵推手。他為學校的發展擘劃了方向,大幅提升了建國科技大學在技職教育領域的地位。
即使退休後,徐佳銘仍心繫教育,積極協助建國科大推動AI專業教學工作,繼續為培養未來人才而努力。
精神長存:「驚驚不會得獎」
建國科大校長江金山暨全體師生在悼文中表示:「徐校長的一生,是台灣科技發展史上璀璨而關鍵的一頁。」敏實科技大學校長曾信超亦深切懷念,指出徐佳銘博士是改變其人生軌道的重要恩師,以「用行動拔擢人才,用信任塑造人」的方式,提攜無數年輕科研後輩。
江金山回憶,徐佳銘校長對年輕人的勉勵:「驚驚(閩南語,意指害怕)不會得獎,年輕人要有自信、百分百努力,膽識要夠,一定會有成功的時候。」這份自信、努力與膽識,正是他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精神遺產。
曾信超指出,他在26歲進入工研院時,擔任所長的徐佳銘不是只用語言鼓勵人,他是用行動拔擢人才;不是用階級壓迫人,而是用信任塑造人。徐佳銘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指導、每一次以身作則的身影,都深深刻在他的生命中。
曾信超說,如今得知恩師離世,他的心裡湧起無限的懷念與感謝。徐佳銘所長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科學家、領導者。他以一生奉獻國家,以胸懷成就人才。他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喧譁,但他的影響將永存於台灣科技的每一個角落,也存於他曾栽培過的每一位後輩心中。願他的精神、他的眼光、他的胸襟,永遠指引後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