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t餐盤切掉1/3!研究證實食物浪費少3成 晶華、雲朗領先實施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環境部日前發布「淨零綠生活餐飲指南」,邀集學研、業者討論惜食減碳的相關措施,其中工業技術研究院分享「以行為干預減少飯店自助餐食物浪費」研究計畫,研究發現,在飯店自助餐縮減原本盤子盤面約1/3,可達到人均浪費量顯著下降約33%。為減少食物浪費,目前台北晶華酒店、雲朗觀光集團已開始實施,未來是否會擴大到各大飯店,業者們紛紛表示看好。
buffet平均每人1日廚餘量達112-115公克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國每日平均回收總廚餘量為2246公噸。台灣剩食的來源,包含製造及運輸過程的浪費;便利商店因食物過期、運送損壞、賣相不佳而丟棄;自助餐不好拿捏份量造成浪費;餐點未吃完的廚餘。
其中針對台灣自助餐的食物浪費,工研院研究發現,平日因顧客較少,提供的食物較容易被浪費,葷食平均每人廚餘量125公克、素食133公克;假日因顧客人數較多,食物需求預測較精準較少浪費,葷食平均每人廚餘量92公克、素食62.5公克,總計下來,葷食平均每人廚餘量115公克、素食112公克。
全球每年有1/3食物浪費 研究證實餐盤縮1/3、廚餘少33%
造成食物浪費的主因,根據調查,分析出原因多為「一次夾太多吃不完」、「不認為浪費」、「不知如何衡量份量」,因此實驗措施設計「提醒不要一次夾太多(多次夾取標語)」、「提供浪費資訊」,以及「更換小盤子,縮小每次能夾取的份量」。
最後實驗結果,各餐期結束後的餐檯剩餘量及顧客餐盤剩餘量總和,以「小盤子、多次夾取」成效佳。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有1/3、約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或丟棄。因此透過縮減原本盤子的1/3,達到人均浪費量顯著下降33%,盤子縮小符合行為設計中的「簡單化(Easy)」與「即時性(Timely)」,能在顧客夾取餐食的當下,以縮小的盤子「直接限制取用量」,降低顧客對份量拿捏的障礙。
擺放提醒標語 食物浪費少17%
在取餐動線上擺放「提醒標語」,實驗結果也達到人均浪費量顯著下降17%,能在顧客夾取餐食前,「即時提醒」顧客注意夾取份量,降低顧客一次裝太滿的行為。而在候位櫃台或餐廳入口處,擺放前一日的「食物浪費資訊」,實驗結果在人均浪費量,並未有顯著改變。
工研院指出,這些減少食物浪費的做法,成本低、執行容易、效果明確,未來能讓飯店業者在推動永續時,能以「不增加負擔」的方式創造共贏。
台北晶華9月起實施 並領先全台引進AI廚餘系統
此研究計畫,台北晶華酒店、南投雲品酒店、高雄翰品酒店等飯店皆有參與。其中台北晶華酒店更是全台首間導入「AI廚餘系統」的飯店,能精準計算每日廚餘量,業者表示,自9月開始,館內先由泰市場實施「永續餐桌1/3計畫」,實驗將近一個月時間,人均廚餘量確實往下降33%,11月柏麗廳也跟進將圓的盤子縮減1/3,觀察下來,民眾的確拿的份量就會變少,或拿菜當下會先想一下,有點像讓顧客潛移默化改變行為。
業者也坦言,本來會擔心客人會不會想說這樣盤子變小,拿食物要走很多次,或認為我們小氣不讓人家拿,結果沒想到客人都滿贊同的,可能拿菜就會有自覺拿少一點或吃乾淨點。
事實上,台北晶華酒店自2024年起就已啟動永續餐桌「盛(剩)食計畫」,把NG食材變成料理,強調「全魚利用零浪費」,從魚身、魚皮到魚骨都可入菜,例如切出生魚片後的魚皮可油炸或醃漬、做成開胃小菜,魚骨則熬成魚湯、魚頭根據魚的品種和特性以燉煮、燒烤等手法進行料理。
這樣的概念不只運用在海鮮上,蔬果與肉品的切邊切角也會透過創意利用在各式料理,比如蔬果的邊角會運用在蔬果汁及調味料的製作,肉品部分則是燉煮肉汁、佐主食的炒料等作法,達成食材零浪費的目標。
雲朗觀光除縮減1/3餐盤 提升「現點現做」比例
雲朗觀光集團旗下南投雲品酒店丹彤西餐廳及高雄翰品酒店怡情軒,自今年6月參與研究計畫。雲朗觀光集團採取「行為干預」與「源頭管理」雙重策略,除了設置告示、改變單一餐盤模式,提供「大、小」雙尺寸餐盤外,大幅提升「現點現做」比例,備料嚴格依預定人數推算,餐期尾聲則不再大量補餐,全面改採現點現做。
業者補充,假如今天來客數是200人,我們就會估200人份的量,不至於過剩或太少,而以前通常是必須多估,現在採用現點現做料理,就可以更精準,有效降低剩食,同時也提升餐點精緻度與顧客體驗。
至於未來是否規劃全台餐廳都實施減少廚餘措施?雲朗觀光集團持正面態度,「將視試行成效擴大推廣,目前持續密切追蹤廚餘減量數據與顧客滿意度,若證實調整餐盤尺寸與行為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廢,且不影響用餐體驗,擬將此成功模式建立為標準化作業流程(SOP),逐步導入雲朗觀光集團旗下其他自助餐廳,全面實踐環境永續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