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助兒少手機難題 找電信業者幫家長設定使用管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外界關注手機、網路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教育部今(14)日表示,已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教學家長如何設定孩童手機使用時間管制等,另也跟三大電信業者合作,預計9月開學前,提供家長到指定門市,進行手機使用管理設定或軟體安裝的服務,家長僅需攜帶教育部宣導文宣並簽署同意書即可。

教育部今天與家長、教師團體,以及電信業者,舉行「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記者會,針對兒少手機、網路使用介紹相關資源。
教育部長鄭英耀說,數位時代如何減少科技對兒童、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相當重要,他看了《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覺得心驚膽跳,隨著科技、手機、網路發展,大量短影音出現,雖然青少年只是按讚、轉傳或自拍,卻不知不覺身心與時間被大量佔用,更直接反映在學習上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多,青少年憂鬱、焦慮等也不斷增加,需要正視。

國教署署長彭富源則盤點,網路對兒少有4大負面影響,首先是色情與暴力內容很多,且從小就會接觸不當內容,再者是網路帶來焦慮與自傷風險,近年兒少重度憂鬱變多,很大一部分是網路影響,且國內每百名兒少有4.4%,有過網路霸凌經驗,比例相當高。
第三則是不少親子衝突都跟3C使用有關,最後則為網路背後藏有風險,像是兒少對於數位足跡的認知不足等。
彭富源指出,兒少數位風險防治是全球共識,法國2018年起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紐西蘭、澳洲亦有類似規範。

至於國內如何因應,彭富源說,教育部和數發部、NCC、電信業者等合作,提出「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行動方案,主要內容有四大項。
首先是推廣免費數位工具包,彭富源說明,許多手機原廠就有家長管理功能 ,教育部製作圖解手冊與教學影片,協助家長設定使用時間、過濾不當內容等。
第二是強化家長數位素養與親職教育,會透過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加以宣導,提升家長對網路風險的敏感度與應對能力。

第三為整合學校資源深入校園宣導,彭富源指出,將鼓勵學校透過家長會、親師座談等管道,推廣教育部製作的宣導資源,提供親子溝通技巧諮詢、手機管理軟體安裝協助等支援。
最後則是結合社會資源擴大數位風險防護效能,彭富源說,會和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等專業團隊合作,在校園舉辦講座,另也和三大電信業者合作,預計9月開學前,提供家長到指定門市,進行手機使用時間管制等的設定或軟體安裝服務,家長僅需攜帶教育部宣導文宣並簽署同意書即可,詳細方案將於後續公告。

對於教育部的「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行動方案,家長團體國教行動聯盟表示,對此高度肯定,尤其是採納國教行動聯盟過往建議,將「家長參與管理數位載具」概念納入。
國教行動聯盟也呼籲,要公開說明具體行動方案,並且讓相關支持可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