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顏正國肺腺癌逝!「2類飲食習慣」快戒掉 營養師揭研究示警:助癌細胞狂長擴散

顏正國肺腺癌逝!「2類飲食習慣」快戒掉 營養師揭研究示警:助癌細胞狂長擴散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藝人顏正國昨(7日)天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令演藝圈好友及影迷不捨。肺腺癌患者年輕化引起醫界注意,甚至不少病患不吸菸、無家族病史。營養師呂美寶表示,最新2025年3月《Nature Metabolism》權威期刊的一項研究,揭露「飲食」也可能是促進肺腺癌的幕後推手!
莊人祥自曝罹胃癌「祖上有燒香」穩定恢復 國健署揭9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莊人祥自曝罹胃癌「祖上有燒香」穩定恢復 國健署揭9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次長莊人祥證實,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得很好。根據2022年癌症登記及2024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也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降低罹癌風險。
阿嬤靠家常菜奪銀髪料理獎 餐飲老師兒當二廚笑曝最大差別:不能罵媽媽

阿嬤靠家常菜奪銀髪料理獎 餐飲老師兒當二廚笑曝最大差別:不能罵媽媽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李張滿菊阿嬤嬌小的身軀,藏著對料理的豐沛熱情,透過一道經過質地調整的家常菜,和兒子一起從家裡的廚房,走上「2025銀領新食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的頒獎台,今年拿下佳作的他們將繼續挑戰;身為餐飲科老師的李建達,從帶學生的教練,變成幫忙切菜備料的二廚,笑說「最大的差別是我不能罵她」。
有片|張淑芬親曝和張忠謀養生之道 規律生活、飲食清淡、遛狗當運動

有片|張淑芬親曝和張忠謀養生之道 規律生活、飲食清淡、遛狗當運動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今透露,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最近身體蠻好的,每天都運動,走路,2人的養生之道就是正常生活,與一般人一樣,早上7時多起床,晚上10時30分以前睡覺,在飲食上,她可以控制,但張忠謀喜歡吃炸的,她比較少做,盡量吃水果、青菜、魚,運動上她有養一隻貴賓狗,每天遛狗時順便走路當成運動。
天天宵夜吃泡麵!壯男起床胸口被重壓 心肌梗塞險喪命

天天宵夜吃泡麵!壯男起床胸口被重壓 心肌梗塞險喪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40多歲彭姓男子平日應酬多、經常熬夜,有高血壓病史卻常忘記服藥,加上幾乎天天宵夜吃泡麵,日前清晨起床時,他突然覺得胸口像被重物壓住般悶痛且頭暈不適,驚覺不對趕緊衝醫院急診,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才撿回一命。醫師直言,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例如泡麵、炸物,長期下來增加血管負擔。
大型研究:精液品質差恐少活2.7年! 醫點名「1飲食習慣」是元凶

大型研究:精液品質差恐少活2.7年! 醫點名「1飲食習慣」是元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一項追蹤近8萬名男性、長達50年的丹麥大型研究發現,精液品質與個人壽命有著高度相關,品質最好的男性平均壽命竟比最差者多了2.7年。醫師指出,男性不孕不只是生殖問題,更應被視為身體提早發出的「健康警報」,其背後可能潛藏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風險,而選擇無糖飲料、低糖飲食,不只幫助控制體重,還能守護男性的攝護腺與性功能,甚至減少包皮炎,尿路結石。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疾病復發是早期癌症患者最深的恐懼,一項由中研院領導的「癌症登月計畫」將帶來曙光,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中,發現東西方、男女的肺癌成因大不相同,尤其亞洲女性的風險因子更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也找出預後極差的早期「類晚期」高風險族群,更開發出準確率高達85%的「四蛋白」檢測工具原型,有望在未來2-3年內應用於臨床。
老饕CEO米其林預測|盤點被遺忘美食 吃過敢大聲!他們有得星理由

老饕CEO米其林預測|盤點被遺忘美食 吃過敢大聲!他們有得星理由

【記者許皓婷/台中報導】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身為台灣旅宿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雖然經營飯店多年,但其實私下是個專業老饕,除了嘗遍各國料理,對各地小吃更是如數家珍,而《台灣米其林指南2025》星級餐廳發布會8月19日登場,他接受《知新聞》專訪,不但大方公開私房口袋名單,也盤點潛力摘星餐廳。
小時候胖抽高就會好? 兒科醫曝真相:更容易生病

小時候胖抽高就會好? 兒科醫曝真相:更容易生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更高達28.6%,代表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兒科醫師觀察,近年因肥胖而非單純感冒問題來求診的兒童比例上升,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抽高了就好」,但其實「小時候胖就是胖」,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冒等,要長高除了父母基因外,透過良好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可以在遺傳基礎上再多長高約6公分。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