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阿嬤靠家常菜奪銀髪料理獎 餐飲老師兒當二廚笑曝最大差別:不能罵媽媽

生活 醫藥
2025/09/20 08:05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李張滿菊阿嬤嬌小的身軀,藏著對料理的豐沛熱情,透過一道經過質地調整的家常菜,和兒子一起從家裡的廚房,走上「2025銀領新食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的頒獎台,今年拿下佳作的他們將繼續挑戰;身為餐飲科老師的李建達,從帶學生的教練,變成幫忙切菜備料的二廚,笑說「最大的差別是我不能罵她」。

和媽媽李張滿菊(前)一起參賽,身為餐飲科老師的兒子李建笑說,和指導學生最大的差別是,「不能罵媽媽」。李建達提供 zoomin
和媽媽李張滿菊(前)一起參賽,身為餐飲科老師的兒子李建笑說,和指導學生最大的差別是,「不能罵媽媽」。李建達提供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超高齡社會來臨,長者健康與營養成為關注焦點,牙口不佳、咀嚼困難等問題,會讓許多長者營養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肌少症、體力衰退等健康風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質地飲食指的就是,透過改變食物軟硬度或外觀,幫助這些族群順利進食的料理方式。

為了推廣這個這個「新食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年擴大舉辦「銀領新時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吸引268組隊伍跨足營養、餐飲與照護領域參與,最終選出57組得獎,李張滿菊和李建達母子倆組成的「阿嬤好厲害」在社會組拿下佳作的成績。

李張滿菊和李建達母子倆組成的「阿嬤好厲害」在社會組拿下佳作。資料照片,賴昀岫攝 zoomin
李張滿菊和李建達母子倆組成的「阿嬤好厲害」在社會組拿下佳作。資料照片,賴昀岫攝

阿嬤「手路菜」 島嶼柔味.銀養三食

這道「島嶼柔味.銀養三食」為7級容易咬軟質食,選用台灣龍虎石斑魚,以舒肥法低溫烹調鎖住鮮美,質地極致柔嫩,符合適口性;主食則以糙薏仁、薏仁與紅藜麥,用雞高湯煨煮至鬆軟綿密,低升糖、高纖維,更展現主食創意;料理以扁魚白菜為基底,融合當季蔬菜,搭配鴨蛋酥提味,提供豐富植化素與抗氧化物。

家住台南的李張滿菊分享,這是一道會煮給家人吃的家常菜,廚藝過去也被公公誇獎過,她也向《知新聞》補充了這道「手路菜」的準備過程,選用台灣在地食材,當中的薏仁要用水泡過、冷凍過後再拿出來煮,才會爛、才會好吃,再搭配白菜、茄子、蝦子、肉絲、甜椒等拌炒,加上醬油提味更增添風味;她也感謝很多人的幫忙、有機會會再參加。

「島嶼柔味.銀養三食」選用台灣龍虎石斑魚等在地食材入菜。國健署提供 zoomin
「島嶼柔味.銀養三食」選用台灣龍虎石斑魚等在地食材入菜。國健署提供

媽媽同時也是李建達的廚藝啟蒙老師,當初在社群媒體看到這個參賽管道,就帶沒參加過比賽的媽媽開比比看,除了得到一個特別的經驗,平常都在指導學生的他認為,那個狀態像是自己在「給」東西;不過和媽媽參賽,加上質地調整飲食本就是以銀髮族為主,反而是要聽對方的聲音,並從她的日常生活觀察她喜歡吃什麼,笑說,「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我不能罵她。」

李建達說,家裡就是媽媽在掌勺,從小也吃得很習慣,到外面反而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例如在家裡吃到的高麗菜,都是做成白菜滷的軟爛形式,到學校吃到營養午餐的高麗菜卻是脆的,讓當時的他相當震驚,而且家裡的飲食習慣,也都很像質地調的形式,「好像每一道菜都可以拿來比賽」。

李建達(後左)說,家裡的飲食,其實都很像質地調的形式。李建達提供 zoomin
李建達(後左)說,家裡的飲食,其實都很像質地調的形式。李建達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國健署 # 質地調整飲食 # 銀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