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貸款放寬!486先生:房價議價空間更大 投資客只有2條路走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行政院會昨(4日)拍板新青安排除「不動產天條」3成限制,將舒緩房貸荒,房仲業者認為此鬆綁對房貸卡關的購屋族是「天降甘霖」。電商平台486團購創辦人陳延昶(486先生)說,該政策「覺得是非常好的」,房價不會崩跌,但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 2025/09/05 12:08 財經
北榮個別總額沒斷頭!陳威明讚非必要檢查減少 排碳和用電大省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今年擴大全台醫院實施「個別總額」制度,第二季預估點值出爐,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日表示,台北區都很配合,點值算不錯,幾乎沒有斷頭,而且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比如核磁共振檢查量會下降,排碳量和用電量因此大幅減少,有助於健保永續,當然病人安全優先,必要的檢查不會省掉。 2025/09/03 20:21 生活 醫藥
綠茶壺風暴|立委淪劊子手「逼宮」柯建銘 晚間簽署連署人數已逾半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挫敗,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遭黨內自家人檢討,民進黨新任秘書長徐國勇26日召開派系會議,使出殺手鐧要各派系立委商議簽署「提前改選總召」連署書,引來綠委反彈、直喊「逼宮」手段太難看,據了解,綠委們白天多處於觀望、互探消息階段,部分甚接到層峰電話指示,也有的派系交代「如果過半簽,要趕快簽(表態)支持上意」。截至晚間6點半,已有逾半綠委簽署,民進黨團明早8點20分將在議場召開黨團會議,逼宮戲碼會否檯面化,深受關注。 2025/08/28 22:03 政治 黨政要聞
健保個別總額第二季預估點值出爐 石崇良:成效不錯、未見人球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健保今年起在六大分區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除台北區在第二季上路外,其餘均為第一季上路。第二季預估點值近期出爐,經分階段折付後,全國各分區醫院點值達1點0.9741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點0.9456元。 2025/08/25 19:37 生活 醫藥
房市慘!仲介示警:再撐就換人收屍 屋主拼7折賣出「死裡逃生」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央行打房令全台買氣重挫,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布最新「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7月連5跌降至94.48點,創2020年8月以來新低,已連4個月落入100點以下的悲觀區間。除了數據驚人,台中房仲業者「謝濱展-阿濱」更在社群透露「血淋淋」的真實案例,6月他成交4案,每個物件都是9折成交,屋主全都「死裡逃生」鬆一口氣,他強調目前房市的真相,是再撐、再觀望,那就等著換人「收屍」! 2025/08/16 15:54 財經 地產房市
邱正雄辭世!曾自曝初中差點被退學 被李登輝譽為「亞洲最佳財長」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曾任央行副總裁、前行政院長的前財政部長邱正雄,過去1年因健康急轉直下,不敵病魔於22日辭世,享壽83歲。央行在官方臉書以近2000字長文緬懷這位謙沖為懷的財經長者,邱正雄兼具政策視野與實務經驗,深深影響我國金融制度與市場發展,卸任公職後曾帶領台灣解除多家金融機構危機贏得「救火大隊長」美譽,更被前總統李登輝譽為「亞洲最佳財長」,被金融圈冠上「活字典」封號。 2025/07/27 07:40 財經 財經人物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本季上路 台大院長:人球問題需觀察至年底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健保今年起陸續在各區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最晚上路的台北區於4月加入,台北榮總評估可能輕微「斷頭」,台大醫院指出,今年預算增加、營收相對樂觀;至於各界憂心的醫療人球問題,目前尚未出現,仍需觀察至年底結算。 2025/06/15 18:40 生活 醫藥
北榮個別總額微斷頭!幸無急診人球 陳威明:躲棉被裡哭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今年起在六大分區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台中榮總第一季遭「斷頭」3億元,台北區將在6月底進行第一次結算,台北榮總可能也會輕微斷頭,院長陳威明今日(6/14)表示,要哭就躲在棉被裡面哭,但相信政府不會讓北榮倒掉,所幸小總額實施後急診沒有出現原先擔心的人球事件,雙北十家醫學中心都非常自律,沒有不當轉診。 2025/06/14 16:53 生活 醫藥
健保改革|中榮第一季「核刪斷頭3億」真相 健保署長:整體營收反增2.5億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健保今年起在六大分區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卻傳出台中榮總第一季遭「斷頭」3億元。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回應,其今年第一季實際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5億元,所謂的「斷頭不斷頭」,其實是申報點數和實際收入之間的差異。 2025/06/04 15:20 生活 醫藥
健保改革|第一季數字有成效? 專家:憂5大副作用!醫院改撿「高CP」病人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北區醫院今年第2季起,加入「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計畫」,其餘五大分區則在第一季先行上路,近期傳出東區、南區第一季每點超過1元,其餘則超過0.93;專家示警,除非到第三季都維持在0.9,甚至0.95以上,否則可能只是政府和醫院自我感覺良好。 2025/06/04 13:2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