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視察馬太鞍溪堤防 卓榮泰樂見「水道已渠成」:保護全國志工 【記者劉沛妘、梁建裕/花蓮報導】花蓮光復鄉長達2860米的堤防遭洪水沖毀,水利署表示,目前已完成臨時土堤建構工程,明年4月前會完成復健工程,並預計在後年底建構5公里長、50米寬超級堤防,加強防護。今(8)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第一階段土堤構築成果,表示心情很高興「河岸河堤已經加高,還有水道已經渠成了,大家辛苦了。」 2025/10/08 17:23 生活
不只光復!賴清德視察台南西寮里 「防災如救人」盼重建加速 【記者王勇超/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多處地區,在中央、地方與民間團體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災區目前已完成清理並逐步展開修繕。賴清德總統今天前往七股區西寮里,實地關心災後復建情形,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陪同視察,也感謝中央各部會及地方基層人員的投入與努力,期盼重建工作加速推進,讓受災居民能早日重建家園。 2025/10/05 14:19 政治
馬太鞍溪河道嚴重淤積 水利署分三階段緊急疏濬!年底完成百萬立方公尺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馬太鞍堰塞湖事件帶來超過防洪保護保標準4倍以上的流量,造成馬太鞍溪下游堤防多處溢堤受損2860公尺、河道淤積1000萬立方公尺災情,經濟部水利署隨即動員所屬14個分署人力及機具投入堤防搶修,民間業者皇昌營造、立順瀝清及中興電工也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即時支援,國軍提供夜間照明設備,已於今日完成臨時土堤的構築,提供初步的防洪保護能力。 2025/10/04 16:19 財經 產業脈動
堰塞湖沖毀馬太鞍溪橋!交通部:原址重建 將採用200年防洪標準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馬太鞍溪橋遭洪水沖毀,交通部預計在2026年底完成單向橋樑可雙向通車,2027年完成全部橋樑通車,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預計在原址重建馬太鞍溪橋,原本採用100年防洪標準,會將防洪標準加倍,採用200年防洪標準。 2025/10/01 17:27 生活 交通
【評論】光復鄉淤泥何處去 鏟出的黏土是廢土或良土全看擺哪裡 【評論/張文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重大災情,9月23日6千萬噸洪水沖斷橋樑和堤防,泥水淹沒小鎮,造成重大死傷,大水過去後,留下大量淤泥,引發全台關注,教師節3天連假湧入12萬人次協助當地受災居民鏟土復原家園,這群志工被稱為「鏟子超人」,環境部估計將會清出10萬噸淤泥。 這些淤泥該運去何處?專長生態工程和水質環境保護的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退休教授張文亮關心此議題,在臉書發表他的專業看法,以河川整治的觀點,分享如何處置這些清出的黏土。 2025/09/30 18:22 財經 趨勢大師
【評論】整治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的5關卡 專家論長遠之計 【評論/張文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重大災情,6千萬噸洪水沖斷橋樑和堤防,造成重大死傷。堰塞湖的水量監測和整治,也成為各界關心焦點。專長生態工程和水質環境保護的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退休教授張文亮關心此治水議題,在臉書發表他的專業看法。 2025/09/30 17:49 財經 趨勢大師
外界疑馬太鞍溪堤防早已損壞成釀災主因 水利署今晚嚴正澄清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針對外界質疑「馬太鞍溪堤防早已損壞,為此次致災原因」一事,水利署今晚嚴正澄清,經查並非屬實。該堤段為馬太鞍溪右岸光復3號堤段,於2024年10月康芮颱風時受損,已由第九河川分署114年7月完成修復,此次在堰塞湖溢流中沖毀,主因是溢流量超過設計流量所致,並非事前存在缺失。 2025/09/27 22:50 財經 產業脈動
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目前仍有4378戶停水 明天凌晨起陸續供水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地區,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9/24下午4時,造成17死32傷、失聯17人,花蓮縣光復鄉仍有4378戶停水,預計明天凌晨起逐步供水,台水也於鳳林所設置前進指揮所,將安排13台送水車,規設22處加水站(已完成10處),至於花蓮地區目前僅剩95戶停電,台電持續搶修中。 2025/09/24 17:11 財經 產業脈動
菲律賓數萬人上街抗議官商勾結騙光防洪預算 留百姓慘被水淹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中央社】菲律賓各地今天(9/21)都有民眾上街,其中首都馬尼拉黎薩公園(Luneta Park)聚集近5萬人,抗議官商勾結偷走政府龐大的防洪預算,害民眾飽受淹水之苦。 2025/09/21 14:18 國際 東協萬象
龔明鑫:未來3大挑戰嚴峻有信心度過難關 最大任務是把投資拉回台灣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今天舉行媒體茶敘,經濟部長龔明鑫報告未來施政方向。龔明鑫表示,回顧過去8年的經濟發展脈絡。他指出,台灣自2016年經濟低迷起步,歷經美中貿易戰、疫情與地緣政治等挑戰,如今投資規模翻倍、出口重心轉向美國,成功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台灣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全民和政府一起努力的成果,未來挑戰雖然嚴峻,但我們也有信心再度度過難關。」 2025/09/16 12:27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