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閉幕!挺過陸方搶賀電風波 台灣開「5金行」創多項紀錄 【記者陳雍仁/綜合報導】2025年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今(28日)凌晨閉幕,中華代表團開「5金行」,成功奪下5金、13銀、7銅,雖然賽事期間受到中國大陸「搶賀電」騷擾,但中華隊依舊在許多項目創造歷史,包括桌球男團斬斷中國大陸7連霸,摘下隊史首金,台瑞混血女將陳瑞安也拿下1銀1銅,為台灣突破女子競技零獎牌紀錄,還有羽球混雙締造囊括「金銀銅」的偉業。 2025/07/28 11:24 體育 大運動場
與父同行|院長之子繞路學醫「有不能犯錯壓力」 名醫父雞湯:把挫折當學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兒童過敏免疫風濕權威、台灣兒少保護重要推手黃璟隆目前是土城醫院名譽院長,但院長父親的光環對兒子黃柏棣來說「不能犯錯的壓力遠大於助力」,因此在兒科與內科之間最後選擇了心臟內科。黃璟隆尊重孩子獨立有想法,即便兒子在人生道路上繞了遠路,寫信給予建議卻不強迫,因為他相信聰明的孩子會自己思考,人生經歷曲折才會豐富。 2025/07/25 18:58 生活 醫藥
高醫大董座與小港副院長爆不倫!還涉違規做醫美 衛生局回應了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現年54歲的陳建志,被爆與高市小港醫院副院長、53歲的馮明珠高調交往同居,不只近日因口角驚動警方,馮還疑假公濟私,派院內醫師為男方進行醫美手術,未製作病歷、也未依法向衛福部申報使用管制藥物。馮明珠透過醫院駁斥婚外情及違規指控,不過高市衛生局回應,接獲檢舉後上月底前往稽查,查獲該院違反《管制藥品管理條例》,已於本月3日依法裁處,針對未製作病歷部分,也進行行政調查。 2025/07/22 14:43 社會
重症照護奠基者高國晉逝 衛福部沉痛哀悼「深受敬重的防疫夥伴」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胸腔重症權威高國晉過世震驚各界,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表示,「沉痛哀悼長年協助防疫工作、深受敬重的防疫夥伴—高國晉醫師。驟聞我們的「高委員」猝然辭世,疾管署上下均難以置信此噩耗。」其講授內容後續彙整成冊為《COVID-19重症照護關鍵紀實》,成為我國重症照護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對提升公共衛生及醫療人員專業能力影響深遠。 2025/07/21 14:37 生活 醫藥
59歲胸腔名醫高國晉猝逝 心臟裝支架仍堅守加護病房第一線!長庚醫慟失英才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59歲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逝世。長庚醫院今天表示,他專精重症照護領域,在全國急重症及韌性醫療的推展,貢獻良多。「醫界痛失英才,本院同仁深感哀傷。為尊重家屬情緒,先謝謝各界關心,並祈請各界給家屬空間處理相關事宜。」 2025/07/21 13:43 生活 醫藥
重症名醫高國晉「辦公室昏厥」猝逝!享年59歲 「抗疫生命勇者」最後心願曝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20日在辦公室倒地昏厥,被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享年59歲,院方證實此事;重症醫學會對此表達沉痛哀悼,緬懷高國晉對急重症醫療韌性計畫的付出。高國晉溫暖提攜後進,更是台灣重症醫療的領頭人、治療大白肺ARDS數一數二的專家,2003年SARS期間還曾獲「抗疫生命勇者」獎,如今59歲猝逝,讓醫界悲慟痛失人才。 2025/07/21 09:03 生活
醫院探視愛妻卻迷路!9旬翁失聯12小時 警即刻救援在河床找到人 【記者王志弘/高雄報導】高雄左營1名90歲老先生,16日傍晚騎機車外出到醫院探視妻子,卻迷路來到林園區,還搞丟手機,失聯超過12小時。家屬17日凌晨焦急報案,經警方接力找出老翁行車軌跡,於清晨6時發現老翁受困河床草叢,幸輕微擦傷無礙,助平安返家,令家屬再三感謝。 2025/07/19 18:33 社會 暖流
浴缸藏溺危機 醫:水面10公分高就要命、缺氧10分鐘難救回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每年暑假或多或少都會發生溺水憾事,且不止野溪、海邊,就連家中浴室都可能潛藏危機,10公分高的水面就可能要了孩子的小命!醫師提醒,腦缺氧5分鐘就可能導致成為植物人或腦麻等,10分鐘更是幾乎回天乏術,呼籲家長一定要看著小孩,別覺得安靜就放心。 2025/07/19 09:05 生活 醫藥
AI心電圖揪惡兆!2千人海救2名手術免猝逝 醫:未來可用檢測兒童心臟病(獨家)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傳統心電圖只能從波形判斷病人檢查當下的狀態,有了AI輔助將圖形數據化,搖身一變算命師看出慢性病史到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今年雙北市世壯運首度大規模應用AI輔助心電圖檢測,從2200人中成功揪出56名高風險者,2人緊急手術化解危機。這項技術不僅限於診間,從救護車、居家醫療到長照機構提升醫療效率,還能降低手術麻醉風險、解決兒童不擅表達症狀的問題。 2025/07/17 06:50 生活 醫藥
13-24歲梅毒通報數連4年上升 7月起13家醫院免費篩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愛滋病毒感染和淋病疫情均持續下降,梅毒疫情卻上下波動,疾管管制署指出,13-24歲梅毒通報數連4年上升,2024年較2023年上升19%、今年上半年較2024年同期上升13%,因此,今年7月1日起與13家醫院合作,提供性病匿名諮詢及年輕族群(學生或24歲以下)免費梅毒快篩服務。 2025/07/08 14:1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