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僅納管隔熱紙!民團不滿未加車窗數值 轟如放任酒駕上路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交通部明年起強制納管新車隔熱紙,前擋隔熱紙透光率需於70%以上、前側窗隔熱紙40%以上,後側窗及後窗基於隱私考量無訂定,今(7/10)時代力量與路權民團召開記者會,以實際測驗揭露交通部納管隔熱紙是打假球,呼籲應規範車窗總透光率,也就是車窗貼上隔熱紙的總數據,而非單約束隔熱紙,另外,針對舊車僅「建議」更換合規產品,交通部應對舊車隔熱紙設定落日條款,避免造成「一國兩制」亂象。

現場演示,以透光率比車窗更好的壓克力板模擬車窗,壓克力板未貼隔熱紙的透光率約為89.5%左右,已經高於市面所有自用小客車,透光率70%的隔熱紙實際透光率為67%,放入89.5%透光率的壓克力板後,測得透光率61%;若以透光率40%的隔熱紙經測量,實際透光率為37.5%,放入89.5%透光率的壓克力板後,測得透光率33%,約打9折。

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表示,交通部公布指引後與民團都發現同一個問題,就是指管隔熱紙,而不管隔熱紙貼到汽車玻璃後,兩者綜合呈現出來的透光率,指引無法就駕駛坐在車內實際經過貼有隔熱紙的車窗真實呈現的透光率是多少。
林邑軒指出,如果要管隔熱紙是因為汽車玻璃影響汽車駕駛注意力,而所有研究都指出,70%或是60多%以下透光率就會讓高齡駕駛對車外的行人、自行車、兒童反應速度降低,如果透光率降到35%以下,就不只高齡,而是對全年齡的駕駛造成反應遲緩,發聲事故的風險提高,這也是多數訂定隔熱紙相關規範國家為何都是採用玻璃貼上隔熱紙後實際透光率訂在70%以上來管理。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指出,即使新法上路,仍只針對新車納管,舊車依然可使用過暗隔熱紙,造成「一國兩制」的混亂現象。這種不溯及既往的設計,導致道路上同時存在使用透明與純黑隔熱紙的車輛,違背公平與安全原則。
陳批評,為穿透過黑隔熱紙,部分駕駛甚至改裝為強光霧燈,造成對向駕駛與用路人視線受損,合法使用透光隔熱紙或未貼紙的駕駛、行人與機車族反而成為受害者。
陳愷寧呼籲,應全面納管汽車隔熱紙,可設落日條款,但必須溯及既往,並制定「玻璃加隔熱紙」的總體透光率標準,前擋與前側玻璃均應超過70%,後檔亦應納入規範,並於五年內納入定期檢驗,以科學儀器精準量測。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直指,現在每年機車交通事故近2千人,占整體死亡人數近3分之2,那管汽車隔熱紙有助機車騎士判斷汽車駕駛視線,年初公路局找了各團體談如何納管,當時公路局說前擋、前側窗可以討論整體透光度70%至50%,主要是因公路局資料發現只有德國做隔熱紙的單品檢驗。但每台車車窗透光率都不同,應該規範整體透光率才能去保障數值規範有統一性。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監視李先生指出,根據韓國研究,總透光率過低的車窗,在夜間駕駛狀況下,駕駛人的視覺反應相當於酒駕,交通部現行政策形同變相放任「合法酒駕」上路,呼籲交通部立即收回錯誤政策,以科學標準接軌國際,提出具體的舊車納管時程表,不能繼續讓黑窗車輛威脅脆弱用路人的生命安全。

公路局回應,6/30記者會提出隔熱紙可見光透過率建議值以單品管理方式;單品管理優點為產品源頭管理、新車銷售模式不變、車主容易選擇,檢驗方便且省時。
為確認隔熱紙產品符合建議值,隔熱紙業者已依據國家標準CNS 12381或國際標準ISO 9050檢測隔熱紙可見光透過率標準,將其產品送往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其產品可見光透過率,其檢測方式係將「隔熱紙貼於清玻璃」上,進行可見光透過率檢測。
前述通過檢測之隔熱紙產品,同時由公路局及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VSCC)進行審查,符合建議值之產品均公布於「監理服務網」。截至7月上旬,已有21家(共計102組型號,較6/30的39組增加數倍)已取得部分產品測試認證,目前持續大幅增加中。
公路局提到,本次使用指引適用範圍包含計程車及一般車輛,公布後汽車運輸業者、隔熱紙安裝業者及輿情,均正向回饋意見表示易於瞭解及選用,將持續擴大宣導車主選用黏貼符合建議值之隔熱紙。
後續將從新領牌車輛(含計程車及一般車輛),循序推動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隔熱紙可見光透過率符合法規規範;車主若有黏貼隔熱紙需求,或是車輛銷售商、隔熱紙安裝商幫車主貼隔熱紙,可至「監理服務網」-「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黏貼隔熱紙」專區,選用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