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AI執行長估人形機器人10年內在家庭普及 數量很快就跟人類一樣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美國矽谷新創公司Figure AI主要研發人形機器人,其Figure 02去年亮相時,被稱為「地表最強AI人形機器人」。Figure AI創辦人暨執行長艾德考克(Brett Adcock)看好,人形機器人很快就會普及化,「不到10年,家裡有人形機器人協助完成『有效工作』的時代就會到來」,人形機器人數量可能很快就會跟人類一樣多。

艾德考克日前參加Podcast節目《Around the Prompt》時表示,人形機器人「不到10年(個位數)的時間」就會在家庭普及化。
他說,帶動這一重大進展首先要歸功於硬體的進步,過去十年硬體的可靠性顯著提高,同時,模仿人類神經系統的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技術也大幅進化,讓人形機器人有望在短期內成真。
人形機器人將成通用人工智慧終極載體
Figure AI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機器學習模型「Helix」,7月時已能夠完成連續1小時的物流作業,處理輸送帶上的包裹。他表示,這成果顯示Figure AI的神經網路系統「已逼近人類的速度與表現」。
此外,Figure AI現在已讓雙足機器人在辦公室與人類員工互動,詢問是否需要水或咖啡,或是在辦公室巡邏。艾德考克稱,未來「會看到像人類一樣多的人形機器人」,「就像一部科幻電影場景成真」。不過他也說,真正吸引人的是「人形機器人將成為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終極部署載體」。
艾德考克之前曾表示,公司持續籌集資金,估值達30億美元以上,他舉例,「一些像主流LLM(大語言模型)公司,在成立1年後估值達到70億至80億美元,種子輪估值至少就有30億美元,因為這領域的估值非常高。」

要將規模擴增至10萬部機器人
他說,Figure AI在未來幾年大量交付機器人,創造真實、有意義的收入,可以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回報,就某種程度來看,機器人未來幫各企業創造的產值,可能會比蘋果市值大幾百倍。
艾德考克還舉例,「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由7~8家投資銀行給予估值約1700億美元,但Figure AI才是全球市場的領軍者。」似乎覺得Figure AI估值相對偏低。
據了解,Figure AI的投資者包括微軟、OpenAI、輝達及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家族辦公室等大企業。
艾德考克強調,Figure AI下一步規劃是將規模擴展到10萬部機器人的水準,如能做到這樣的層次,實際上每年就達到製造數百萬到千萬個產品的階段,如果想全力擴展到全球市場,數量就要達到10萬部水準。

美部機器人每年可為企業省數十萬美元
Figure AI自行設計硬體系統,包括致動器、感測器、馬達、電池系統、控制系統、電子裝置、韌體、嵌入式軟體,整個技術堆疊都由自己完成,還打造一套可能是全球最複雜的機械系統,有超過30個自由度,由於無法靠編寫程式碼來解決傳統機器人都是用程式碼指令控制,必須透過神經網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強調,「Figure AI賣的不是機器人而是工作成果,我們的機器人必須能夠達成一定的產出,例如每小時不斷搬運BMW的金屬板。」Figure AI機器人不像人類要逐步學習,每部機器人都能共享最聰明機器人的學習成果,軟體成長呈現指數級,只要一部機器人學會了,那麼一整群機器人也都學會。
Figure AI每年向每部機器人收費近6位數,每部機器人每年可為企業節省數十萬美元,可以打造和人類一樣優秀的機器人,它們1天工作 20 小時,1周工作7天,每筆交易都為公司節省大量成本,Figure AI估計未來能賣出1000萬部機器人。

Figure AI人形機器人最慢3~5年進入家庭市場
Figure AI首先瞄準實體勞動市場,這是全球最大的產業,約佔全球一半的GDP,實體勞動市場涵蓋人類的薪資支出,這些薪資如同訂閱服務一樣,Figure AI提供機器人形體的解決方案,能為使用者節省數十萬美元成本,可以無限量銷售。
其次則鎖定家庭市場,他說,用戶希望機器人能在家中完成清潔、洗衣、甚至幫忙餵早餐給孩子,「誰喜歡洗碗呢?沒有人想做這些家務,但這兩個市場非常不同,前者你可以收取比後者高10倍的價格,後者則是非常競爭且困難的市場,因為涉及資安等議題。」
艾德考克說,家庭市場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極其艱難,實體勞動市場則相對容易許多,且商業價值遠高於家庭市場,Figure AI的人形機器人最晚3~5年就可進入家庭市場。
他也看好當Figure AI產量達到10萬部時,每部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會接近2萬美元(約60萬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