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違法大戶!裁罰不痛不癢 立委酸「繳規費」籲修法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長榮航空空服員執勤時身體不適,返台後送醫、住院仍不幸過世。今(15)日多位立委指出,長榮航空是違反勞動法令大戶,2020年至今違法24次、被開罰423萬元,但對照每年上百億營業額,裁罰不痛不癢,可視為繳規費,呼籲應該修法,將違反勞動法令的罰則提高,達到嚇阻作用。
長榮是違反勞動法令大戶
長榮航空34歲孫姓空服員在執行米蘭飛航勤務期間身體不適,返台後就醫、住院治療,但病情惡化,不幸逝世。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勞動部、交通部等單位,針對長榮空服員因病逝世事件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也審查《職安法》修正草案。

立委王育敏質詢時提到,去年到今年長榮航空都是違反勞動法令大戶,違反《勞基法》、《工會法》跟《性工法》頻率很高,具體違法情況包含申請育兒減少工時、請生理假等,卻遭受不利處分,但每一次都只開罰2萬元,公司也沒有改變。
王育敏直言,對於每年營業額上百億的企業,此一裁罰金額不痛不癢,沒有發揮裁罰應有效果。她也強調,比較《性工法》跟《勞基法》的裁罰基準,《勞基法》因明文規定,主管機關可依照事業單位規模、違法情節加重罰鍰,所以裁罰比較重,建議修改《性工法》裁罰標準。

洪申翰:確實裁罰金額太低
洪申翰回應,確實長榮有些違規情況的裁罰金額,以發生頻率來說太低了,但違規是由地方政府開罰,會跟地方政府討論,慎重決定裁罰金額。
他也強調,現行《性工法》的規定,地方主管機關不一定只能開罰2萬元。不過王育敏認為,若法規訂定更明確,可讓地方主管機關開罰時更無壓力。

洪申翰:加強對長榮勞檢
立委林月琴同樣質疑,長榮航空2023年以來,因為超時工作被開罰7次、295萬元,還有性平等爭議,罰款成為大企業的營運成本,甚至有空服員跟她說,公司內規根本把法規當塑膠,要求洪申翰說明,勞動部有無措施,可真正落實改善。
洪申翰說,會堅守執法立場,有些地方勞檢機構裁罰金額太低,會跟地方勞檢機構討論,他也強調,依照長榮的事業規模跟營運狀況,如果常態性違法,開罰金額不應過低。
洪申翰也說,會加強對長榮專案勞檢。

長榮將請假當成獎懲依據
此外,立委劉建國則關切,有無機組人員因請病假,而影響績效,導致用績效讓人不敢請假的情況。
洪申翰則坦言,確實在長榮航空的機組人員請假規則裡面,有把請假當成獎懲。
劉建國要求勞動部跟交通部,在一週內將長榮內部血汗問題,跟空服員過世事件,提出完整報告給衛環委員會。

立委盼修法提高開罰金額
另外,劉建國提到,2020年到現在,長榮航空違反勞動法令24次、被開罰423萬元,最嚴重的一筆,是今年7月因加班超時,被開罰100萬元,達到《勞基法》開罰上限,但長榮航空近年營收都超過2000萬元以上,裁罰不成比例、九牛一毛。
劉建國也點名,去年違反勞基法的大公司,包含南山人壽開罰9次、395萬元;英業達開罰7次、157萬元;華航也被罰7次、137萬元,「怎麼在空中飛的都有這些問題存在?」

他呼籲,應該用更高標準看待航空公司,避免企業把罰款當成繳規費,也應該修《勞基法》,拉高違法開罰罰則,對大企業才有嚇阻作用。
相關新聞
空服員猝逝!工會喊修法保障請假權益 不出面10/26長榮馬拉松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