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花蓮光復百年古剎保安寺遭泥封 台師大團隊助文物搶救、修復

出版時間:2025/10/29 17:34
生活 文教
六百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在花蓮光復鄉釀災,在地百年古剎保安寺也被泥漿淹沒,寺內許多木雕構件、書畫與神像等文物,因浸水產生裂痕、剝落與霉變等,台師大美術館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與多所大學、專業團隊投入搶救工作,協助災後文物檢測、修復與保存。

台師大團隊投入花蓮光復鄉保安寺的災後文物搶救,圖為保安寺門神暫置於指定空間,並逐一確認保存狀況。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zoomin
台師大團隊投入花蓮光復鄉保安寺的災後文物搶救,圖為保安寺門神暫置於指定空間,並逐一確認保存狀況。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台師大今(2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保安寺位於花蓮光復鄉大平村,創建於清光緒年間1877年,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信仰中心之一,但9/23水患讓寺內建物與文物皆受到嚴重損害,許多木雕構件、書畫與神像因長時間浸水,產生裂痕、剝落與霉變。

保安寺受到洪災重創,遭泥漿淹沒。影音中心攝 zoomin
保安寺受到洪災重創,遭泥漿淹沒。影音中心攝

台師大說,在花蓮縣文化局的協助下,台灣文物保存協會理事長、台師大文保中心主任張元鳳提出緊急搶救建議,並取得保安寺董事長藍洋同意後,隨即啟動緊急搶救機制,成立「保安寺文物志工小隊」。

台師大介紹,保安寺文物志工團派遣2位資深修復師邵慶旺、吳慶泰,於10/24至10/26展開第一階段任務,包含文物攝影、檢視登錄、拓印銘文與初步清潔加固等作業。

第二批志工小隊今天再度進駐現場,接力展開基礎乾式清潔、神轎構件定位與試組裝等精細作業。

文物志工團隊為神像進行細部清潔與加固。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zoomin
文物志工團隊為神像進行細部清潔與加固。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台師大美術館文保中心表示,災後文物的處理,首要任務是穩定其結構與材質狀態,避免進一步氧化、變形或生物侵蝕,目前文保中心將與台灣文物保存協會合作規劃後續修護流程,包含建立修護清冊、進行材質分析與保存處理建議,並將視文物狀況安排進駐館內修護,部分需轉運的文物,將由合作單位「安全包裝藝術運輸公司」協助,以最高規格完成轉送,確保運輸過程中不受震動與環境變化影響。

台師大說明,此次行動獲得專業修護單位與多所大學共同支援,包含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提供文物檢測儀器設備與協助檢測作業,台藝大與正修科大出動志工小隊協助文物包裝與初步清理;科工館與橙昕創藝文保公司的修護師提供專業諮詢與技術支援等。

學生志工在現地協助受損記錄的作業情形。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zoomin
學生志工在現地協助受損記錄的作業情形。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張元鳳強調,這次行動不僅是災後搶救,更是一場「文化保存教育實踐的關鍵時刻」,因為無法眼睜睜看著文物在災害中消失,當地除了保安寺之外,還有很多需要關心的文物與災民的生活記憶物,像照片、原住民文物、染織品、史料等,目前各大學的投入雖然讓修護專業走出校園,但若要確實連結災區需求,需要更多單位主動投入。

文物搶救團隊在保安寺庫房中,發現災後大量受損的文物。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zoomin
文物搶救團隊在保安寺庫房中,發現災後大量受損的文物。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台師大指出,文保中心將持續與文物保存協會保持合作,推進「保安寺文物修護認養計畫」,並與全台修護教育機構共同建立長期協作機制,讓文化保存能量在學界、民間與地方之間持續流動。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台師大團隊投入花蓮光復鄉保安寺的災後文物搶救,圖為保安寺門神暫置於指定空間,並逐一確認保存狀況。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zoomin
台師大團隊投入花蓮光復鄉保安寺的災後文物搶救,圖為保安寺門神暫置於指定空間,並逐一確認保存狀況。台灣文物保存協會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台師大 # 光復 # 保安寺 #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