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I機器手臂輔助換膝關節!傷口縮小2成 婦人兩周正常行走

出版時間:2025/10/22 18:36
生活 醫藥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63歲盧女士熱愛登山,2年前跌倒造成半月板受損,膝蓋內翻10度左右看起來O型腿,痛到無法正常生活,最後決定接受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兩周即恢復正常走路。醫師表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結束,醫師的經驗搭配AI術前規畫、機械手臂在術中導航可達到極度精準、傷口縮小2-3成、減少出血。

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以縮小傷口20-30%、出血減少。葉志明攝 zoomin
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以縮小傷口20-30%、出血減少。葉志明攝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病變的患者逐年增加,膝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許多病友恢復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的治療選項。馬偕醫院正式啟用全新「電腦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結合人工智慧與智慧導航的創新技術,為病人帶來更安全、精準與快速復原的手術體驗。

馬偕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說明,盧女士的膝蓋內翻10度看起來O型腿,X光顯示內側膝蓋軟骨磨損嚴重,外側膝蓋還好,內外側膝軟骨相當不對稱。

盧女士表示,兩年來止痛藥從一顆吃到四顆還是痛到無法入睡,膝蓋紅腫、抽出許多血水,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新式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第九天已無劇烈痛感,兩周後恢復正常走路,期待再次爬山。

柳宗廷指出,新一代手術系統的特色在於無須進行CT掃描,AI僅以X光影像即可完成個人化骨骼模型建立,醫師掌握病人膝關節結構完成精準術前規畫,大幅縮短術前準備時間,減少輻射曝露與醫療成本,預測術後關節活動度與穩定性,確保毫米級精度,降低人為誤差。

馬偕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說明新手術特色在於AI完成精準術前規畫、術中以機械手臂導航。葉志明攝 zoomin
馬偕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說明新手術特色在於AI完成精準術前規畫、術中以機械手臂導航。葉志明攝

此外,術中以機械手臂導航,不僅讓人工關節擺放於最佳位置和角度,精準切割能有效降低出血量與疼痛,縮短病患復原期。馬偕醫院骨科部部主任盧永昌指出,人工關節置換傳統人工定位得在骨頭鑽洞下釘,如果用機械手臂去精算理想角度位置就不用打洞,直接切可以減少出血。

「時代在走,AI要有」柳宗廷說,醫師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結束,就跟F1賽車一樣,厲害賽車手背後必須搭配堅強團隊才能奪冠,醫師的經驗加上AI術前規畫、機械手臂在術中導航,可以讓手術變得極度精準且更加安全,提供病人最佳預後。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AI # 機器手臂 # 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