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修70歲換駕照!台大醫批交長自打臉 看個案改規則不合理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交通部長陳世凱宣布要把換照年齡從現行75歲下修到70歲,卻又說肇事者大多是18至24歲族群,67歲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不禁質疑交通部打臉自己,台灣習慣以個案推論所有人,若20-30歲的人引發嚴重車禍,難道要禁止該年齡層開車?預防危險因素要分析根本原因,而非看到個案就去改規則,這不合理。

78歲余姓男子今年2月才順利換發駕照,5月19日卻駕車暴衝在三峽北大國小前造成3死12傷。交通部長陳世凱昨日(5/20)宣布要修法改革,包括換照年齡從現行75歲下修至70歲,增加體格檢查項目和加強危險感知測驗,換照考試增加實地訓練,若70歲後繳回駕照提供TPASS通勤月票補助。
陳世凱表示,從數據看來,高齡駕駛確實是傷亡蠻多的族群,但肇事者比較多的其實是18到24歲,無論肇事責任第一人或第二人,所以不希望大家對於高齡駕駛有誤解。

67歲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不禁質疑,既然肇事者多是18到24歲族群,為什麼要特意去修改年齡限制?交通部打臉自己?最危險的駕駛是年輕氣盛亂開車或不太會開車的人,他自己有幾次差一點被不打方向燈任意轉彎的轎車撞到,都是那種非高齡而不懂安全駕駛的人。
「台灣總是有個人出事,就以個案推論所有人」李秉穎指出,過去的邱小妹事件,媒體亂推論全台醫師都沒有醫德,如果有20-30歲的人引發嚴重車禍,難道要修法禁止20-30歲駕車?好比疫苗副作用一定要看群體數據,不能打完疫苗隔天心肌梗塞就說是疫苗引起,不能一位長者出了嚴重車禍,就說所有長者都是危險駕駛,這是不合理的邏輯推論。

TPASS非誘因 偏鄉長者交通不便
李秉穎表示,加強交通安全、預防危險一定要做根本原因分析,要有科學數據,不是說看到個案,就說這是危險因素而去改規則,這是不合理的,現行年滿18歲才能考駕照,將年齡分層比如18-25歲、26-30歲、31-35歲等,分析各年齡層發生重大或死亡車禍的比率。
李秉穎說,如果發現18到25歲肇事率最高,上修考駕照年齡其實也要考慮族群的需要,否則嚴重限制18到25歲的自由權,同理,下修換駕照年齡也是限縮長者權利,尤其偏鄉長者沒有駕照要怎麼活?沒有巴士的話難道每次都要叫計程車才能出門?配套沒做好,給太多限制也不對。
交通部盼透過補助T-pass月票來鼓勵高齡長者繳回駕照,李秉穎認為,這不是誘因,尤其偏鄉居民要去哪裡用T-pass?要考慮需要被照顧族群的便利,也要做成本效益分析,限制偏鄉長者駕駛導致交通不便,付出很大成本補助T-pass,卻預防不到一兩件交通事故,所以重點是看科學數據,不能只看個案。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