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險調漲2|醫療支出6年暴漲逾6倍 健保限縮給付成主因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從業10多年的保險人員指出,1年期保證續保的實支實付險(以下簡稱實支險)是用來補償全民健保不給付、由保戶自行負擔的費用。實支險損失率偏高,主要原因是全民健保逐步限縮醫療給付,導致民眾自行負擔金額上升,投保實支險的民眾當然想將健保不給付、自行負擔的費用轉嫁給保險公司。

至今僅一家漲過保費
舉例同樣50歲投保相同實支險商品,保戶事故年齡介於50~54歲之間,所繳保費一樣(註:實支險費率採梯階費率,在46~55歲費率相同),罹患同一疾病的時間點不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及全民健保限縮醫療給付,保戶自行負擔的金額增加,實支險理賠金額跟著上升。
以同樣保費6000元,若在2017年發生事故,保戶自行負擔(理賠)金額為1萬8000元,到了2020年負擔金額已漲到5萬6000元,到了2023年,理賠金額更是高達11萬7000元,6年醫療支出暴漲逾6倍,難怪壽險者大喊吃不消!
全民健保自1995年起已多次調整給付與費率,商業保險若長期不調費,勢必面臨理賠給付與保費對價不相稱的問題,保險公司認為,實支險適當調整費率應屬公平與合理。除了宏泰人壽薰衣草保單於3年前調整費率外,其他實支險保單至今均維持原費率。
相關新聞:
實支實付險調漲1|保險公司最慘年理賠逾百億 業者曝5原因「不漲不行」
實支實付險調漲3|「一病多賠」詐保頻傳 業者無奈「拒理賠還被申訴」

健保都漲了、商業保險不漲將虧損
某保險業者認為,副本理賠並非實支險理賠偏高的主要原因,真正主因仍為全民健保給付限縮,導致被保險人自行負擔的金額增加,與其指責副本理賠,倒不如探討為何全民健保不給付、民眾須自行負擔的金額偏高,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有聲音批評保險業未將實支險費率抓到足夠安全值,造成虧損後,卻要保戶承擔調費的苦果,全民健保為維持基本醫療給付,歷經多次調費;商業保險作為全民健保補充,若無調費機制,恐怕難以持續承擔日益增加的醫療給付負擔。
業者指出,保險是以眾人分攤少數人的風險,而實支險的本意是將被保險人所應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轉移給保險;當健保不給付、自行負擔的費用普遍上升、給付頻率與金額增加時,保險公司將因此出現虧損。

調費指引幅度不超過3成
因應此一現實,金管會限制業者調費幅度,希望保護民眾減緩費率上漲衝擊,同時也試圖讓實支險費率能以可接受的方式逐步調整,維持商業保險補足全民健保的功能。
依據金管會預告即將頒布的調費指引,就過去大家最矚目的宏泰人壽薰衣草調費經驗來看,近年調整政策已從過去單一(近160%)激烈上調,將規範明訂調費首年最高30%、次年逐步限制在每年不超過一定幅度(10%),兼顧保險業永續經營與民眾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