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險調漲1|保險公司最慘理賠逾百億 業者曝5原因「不漲不行」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實支實付險漲價看來勢在必行!壽險業者高層剖析五大原因「不漲不行」!一是通膨、物價、人工等成本上揚;二是醫療技術進步費用節節高升;三是罹病率算不出來;四是理賠率高;五為醫療資源濫用。綜合因素加乘效果偏離原來的精算,保險業界估計,提供副本理賠的中小型保險公司,有的1年理賠金估50億至百億,甚至有的達170~180億!

台銀人壽、國壽說不漲
有些保險公司表示,沒有副本理賠,理賠損失率不高,暫無漲價打算。其他業者則表示,漲價應是「無一倖免」,從實際超賠的狀況來看,理賠率看起來大部分都會漲,不漲的業者可能因為有其他險種還可cover,為了面子暫時不想漲價,目前表態不會漲的業者僅國泰人壽跟台灣人壽。
台灣金控董事長凌忠嫄說,台銀人壽是官股,給民眾承諾以後就不會漲。子公司台銀人壽的實支實付型健康險已經停售,停售以前有很大銷量,與民眾約定後,基本上不太可能忽然做一些改變。「國營絕對不會撐不住就漲價,國營就是對客戶的承諾,當時的保單是怎樣承諾保戶的,我們就會照當時的契約來走。」
保險用意原是幫助民眾生病時移轉風險,但因醫療資源濫用,加上一些保險公司過去曾提供實支實付險副本理賠,因而爆發不少詐保理賠。
相關新聞:
實支實付險調漲2|醫療支出6年暴漲逾6倍 健保限縮給付成主因
實支實付險調漲3|「一病多賠」詐保頻傳 業者無奈「拒理賠還被申訴」

副本理賠種下惡果
台灣自2007年起開放實支實付險接受「副本」理賠,保戶可拿醫療收據影印的「副本」理賠,如果買多張醫療險,理賠金可能高於醫療費好幾倍。2019年8月金管會宣布,實支實付險最多只能買6張(實支醫療險、實支意外險各3張)。
2024年10月1日後,金管會直接取消實支實付險新商品副本不理賠,但之前限買3張舊保單理賠不影響。改革之前,民眾若買3張保單,保額可申請3倍。比如買1張10萬保額,3家都理賠可獲得30萬的保險金,改革後的實支實付險理賠為損害填補,就算買3張各10萬保額,總理賠金額不能超過10萬元,扭轉用保險賺錢的歪風。
某小型壽險業者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醫療費用不斷提高,保戶對醫療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當時提供副本理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保戶對更高額保障的需求。某保險業高層說,為了搶市場,中小型保險業者提供副本理賠,甚至有人提供無上限醫療理賠,然而沒做到風險控管,如今也算是嚐到惡果。

今天沒賠可能明天就賠了
從各家業者態度來看,大家幾乎都口徑一致期待漲價。台壽總經理莊中慶指出,從客戶角度來看,選擇比較高檔、非健保給付的醫療,有保險在後面支撐,也不能說他是非必要治療。
他表示,保發中心提出的保費調整機制,希望可以緩解保險業者的理賠壓力。「每家上市的時間與客戶量不一樣,今天沒賠也許明天就賠了,很難講。」
台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也支持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所說,凍漲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支持有適度的調整機制;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說:「樂觀其成」;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也認為,實支實付醫療險費率調整有助保險市場長期發展。

自費轉嫁理賠惡化快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在法說會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的保費有所調整是好事。現在先進醫療技術都是自費,轉嫁到實支實付醫療險的理賠上,這幾年確實惡化比較快,相信同業或多或少都有虧損,如果不讓保險公司做費率調整,沒人願意賣,保戶以後買不到也不是好事,應該正面看待這件事。
商總理事長、台壽董事長許舒博則表示,保險應回歸到實質保障的本質,希望醫院醫材價格有一致性,不要無限上綱,不然保險業者無所適從,將與準衛福部長石崇良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