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影響記憶力!恩主公醫院聯手台大 找到抗失智新視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息息相關,恩主公醫院與台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證實,當腸道菌消失時,記憶力隨之中斷,補充益生菌後可恢復記憶功能,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疾病皆與腸道菌失衡及TOR路徑異常有關,這項研究發現為失智症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新視角。

首次明確證實腸道菌對記憶維持很重要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主任范守仁及台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所長王培育,共同指導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息息相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台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所長王培育表示,寄生蜂是果蠅幼蟲的頭號天敵,研究團隊發現,當母果蠅親眼目睹寄生蜂時,會產生「痛苦記憶」,接下來數天大幅減少產卵,以尋找更安全的環境,保護下一代,這種「因恐懼而停止產卵」的行為,正是果蠅長期趨避記憶的展現。
研究人員利用抗生素或無菌培養方式,清除果蠅腸道中的共生菌後,果蠅雖然在當下仍會因寄生蜂出現而短暫受到驚嚇,但隔天就恢復正常產卵,無法維持長期記憶。王培育指出,這明確指出了腸道菌對於宿主形成特定記憶的必要性,就像一支軍隊,腸道菌是後勤補給官,一旦補給斷了,前線大腦的記憶部隊就無法持續作戰。
LP菌重啟記憶 AP菌能延長記憶保存
團隊進一步移植菌群,證實當無菌果蠅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力得以恢復。特別是「植物乳桿菌」(LP菌),能讓果蠅的記憶重啟;若再搭配「果實醋酸桿菌」(AP菌),效果更顯著且持久。研究結果顯示,了不同菌株之間的協同作用,能為大腦記憶功能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胺基酸是腸道菌和大腦溝通的關鍵信使
研究團隊發現,腸道菌其實會透過「養分」來和大腦對話。當果蠅失去腸道菌後,體液中的胺基酸濃度大幅下降,而胺基酸正是大腦維持運作與記憶不可或缺的養分。恩主公醫院范守仁主任形容,腸道菌就像一座「營養工廠」,持續將食物轉換成大腦所需的原料;一旦工廠停工,大腦因缺乏養分就難以維持記憶功能。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在「沒有腸道菌的果蠅」飼料中直接添加支鏈胺基酸(BCAAs),結果成功讓牠們恢復記憶力。這項實驗證明,胺基酸正是腸道菌和大腦之間的關鍵「信使」,進一步揭示了腸道健康對腦部功能的重要性。
腸道菌或成抗失智新突破口
王培育表示,這項研究描繪出完整的「腸道菌–胺基酸–TOR訊息通路–記憶」鏈結,TOR 路徑(細胞內負責感應營養與能量、像「總開關」一樣控制細胞生長與修復的關鍵訊號通道),一旦出現異常,就可能影響大腦與記憶功能。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主任范守仁說,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疾病皆與腸道菌失衡及TOR路徑異常有關,這項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未來或許能透過調整腸道菌組成或補充特定營養素,作為延緩或改善認知衰退的輔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