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最後一塊拼圖曝光 9/16上午10:45啟動合龍儀式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國矚目的淡江大橋建設邁入最後關鍵階段,是台灣北部重大交通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主橋合龍將於9/16上午10:45進行啟動儀式,完工後淡水與八里間交通不需再繞道關渡大橋,可縮短約15公里,相當25分鐘路程,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透露,盼明年5/9舉行通車典禮、5/12正式通車。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建設計畫總經費230.38億元,其主線採雙向4車道配置,跨河段(主橋斷面) 亦配置捷運輕軌、機車道及人行自行車道等,全長約6公里,銜接已完工台北港二期聯外道路(台61線),往北銜接淡海 新市鎮沙崙路。
是國內首例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設計之橋梁工程,整體造型由世界知名建築師Zaha Hadid設計,跨越淡水河口,主橋全長約920公尺,主跨達450公尺,完工後為世界最大跨徑(450m)單塔不對稱斜張橋,融合夕照美景與舞者律動意象,結合藝術美學與工程技術,將成為台灣新的國際地標。
設計使用年限採120年,透過混凝土材料採抗氯離子滲透配比設計、易腐蝕處採用鍍鋅鋼筋、使用耐候鋼材、增加河道中橋墩塗層、設置監測系統等多重防護,確保橋梁使用年限。
本計畫全線通車後,將縮短淡水及八里兩地行車距離,讓淡水與八里間旅次不須繞行關渡大橋,可縮短約15公里路程,節省約25分鐘車程,紓緩台2線竹圍路段17%及關渡大橋30%交通量,擴大兩區域腹地開發,促進鄰近地區商業發展及就業機會,並改善淡海新市鎮聯外交通,使北部濱海公路系統更完整。

公路局表示,八里側河岸已接近淺灘區,閉合節塊(八里端第26節塊)不若其他節塊於深槽區之航運起吊,經施工團隊評估,擇於9/15今日下午2至3時開始作業進行船運,預計漲潮時段下午4至5時預先起吊作業,避免運送節塊平台船擱淺。
該閉合節塊(八里端第26節塊)長15.2公尺、寬51.3公尺,重達390噸,因應鋼梁結構受溫度效應產生熱漲冷縮影響,9/15預先起吊,量測橋面早、中、晚高程與伸縮量確認吊裝端口高程與寬度符合預期,確保吊裝端口高程及寬度無虞後,於9/16進行吊裝合龍作業。

本計畫分為3標工程辦理,第1標2K+146~2K+606 段橋梁新建工程(臨港大道段),長約460公尺之高架橋梁,2016年11/2完工,配合第2標工程於2021年10/25通車。
第2標2K+606~5K+000及7K+000~8K+165新建工程(引橋段),淡水端沙崙路底約 200 公尺之車行箱涵2021年7/2通車;八里端長約2.4公里之高架橋梁2021年10/25通車。

第3標5K+000~7K+035 新建工程(主橋段):1、主橋塔,主塔共分53層施工,2023年8月完成U10橋面層(第1里程碑),2024年3月完成U22塔柱合併層(第2里程碑),2025年7月完成主橋塔U50施工(第4里程碑),主橋塔(U53)於2025年9/8完成。
2、主橋懸臂節塊吊裝(船運):2025年3/18完成9T吊裝淡水端閉合(第3里程碑);2025年9月完成26B吊裝八里端閉合(第5里程碑),目前施作至25B節塊,端口焊接中。3、八里端邊跨場撐節塊(第35B節塊至第39B節塊),2023年5/28吊裝完成,端口銲接於2023年9/30完成;U4單元預計2025年9月底完成。4、淡水端邊跨場撐節塊(第10T節塊至第24T節塊)2025年1/21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