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大罷免激出272萬民意反撲!盤點卓榮泰16強 學者:4人亮眼只算「維穩」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520後走上不安穩的一段路,朝野嚴重對立,賴卓身扛「少數總統」、「覆議院長」烙印,施政難伸展拳腳,原寄望大罷免行動扭轉國會局勢,然罷藍委案投票結果,不同意人數突破272萬,遠超出同意人數189萬,給府院黨當頭棒喝,賴卓體制終祭出人事調整,政院及9部會共16位新閣員、換位登場,黨政人士認為這次隊形調整凸顯經濟優先政策,學者則辣評「虛晃一招」,連綠委也憂心亮點閣員李洋「被在野擠得糜糜卯卯(台)」。

罷免結果掐住賴政府咽喉
第11屆立法院朝小野大,執政黨團一碰表決就籌碼盡失,讓立法、行政兩部門不斷碰壁,朝野對立激化,青鳥經一年醞釀轉訴諸罷免不適任藍委,盼讓走鐘的國會回到正軌,並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大罷免大成功」口號推波助瀾下,國民黨36位區域立委之中的31席全進入罷免三階投票。
726、823兩波罷免案,31選區累計189萬3794人同意,272萬8389人不同意;柯建銘的主戰區、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同樣也投出不同意票(12萬4360張)高於同意票(8萬6291張)的結果,罷免案全數遭否決,國民黨、民眾黨形容是「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

調整幅度未現氣魄
賴清德823當晚宣布「四項調整」回應民意,讓悶鍋許久的內閣調整終於翻牌,經濟部、國發會、衛福部、數發部首長、次長換面孔,環境部、教育部、原民會、僑委會副首長及政院正副幕僚長大風吹,及9月9日掛牌的運動部長、3位次長全揭曉。16位調整的閣員名單,6位新入閣、10位升任或換官位。
「改組幅度太小,虛晃一招」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直言,兩次罷免失敗,外界期待內閣全面改組,展現氣魄跟guts,但閣揆跟絕多數首長安於其位,異動的部長加上主委僅5個,其他多是次長級,難讓社會覺得氣象一新,不免讓人推想「賴清德是不是已經無可用之將?」
鈕則勳指,卓榮泰將新團隊定位「行動AI內閣2.0」,流於打氣激勵自己人,改組幅度小,民眾不會被鼓舞,且藍白一再抗議司法不公,首當其衝的法務部長沒動,另名被批不適任的內政部長也留任,他認為在野不會埋單。

人事佈局「質重於量」
黨政人士辯解「不要只看數量,體質的改變更重要」,執政團隊一次動太多會亂,並形容調整閣員像籃球教練替換球員,一次只會換1、2名,換人後調整隊形、戰略,讓隊伍進攻、防守更有效率,「一次五上五下的換,不叫調整,是車輪戰」,不是放棄,就是分數輾壓對手,才會出現的狀況。
黨政人士表示,內閣沒改組,但16個重要職位「換血」,就是希望回應社會各界期待,尤其經濟、國發會兩個財經部會首長罕見一起調整,一個主掌產業政策、一個負責財經、國家整體方向,呼應賴總統的施政調整項目「經濟優先」。
28日政院記者會,卓榮泰對準經濟部長(原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準國發會主委葉俊顯寄與眾望,一個是個體經濟專家、一個是總體經濟專家,希望兩人執掌部會發揮過去所長。

明星閣員光環照亮團隊?
這波人事調整,出現2位明星級閣員,現年30歲、握2枚奧運羽球金牌的李洋出任全新運動部長,李洋2018年起改與國中同學王齊麟搭檔,「麟洋配」自此展開2020東京奧運與2024巴黎奧運二連霸的奇蹟之旅,成為台灣的驕傲,巴黎奧運結束後,李洋選擇引退,返國立體大任教,體育界對他執掌運動部普遍正面以待,認為運動員出身最能了解競技運動、基層需要,相信他能在關鍵時候伸出援手。

另位明星級閣員為62歲的台灣前職棒球星陳義信,接任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是阿美族人,1991年從日本職棒返台加盟兄弟象,6個球季拿下92勝52敗,84場完投、15場完封,生涯防禦率僅2.82,獲「假日飛刀手」美譽,也因豪放的性格有「臭屁陳」稱號;1997年轉戰台灣大聯盟,加入嘉南勇士隊第1個球季就拿下19勝11敗成績,4個球季累積49勝49敗,2000年卸下球員身分。
陳義信2001年曾代表民進黨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失利,隔年轉戰台北市議員再落選,其後轉往商界發展,偶爾客串球評,但始終與政界保持友好關係,今年站出來力挺「大罷免」,並比出經典拉弓手勢,喊話「三振傅崐萁」。

國手入閣替執政團隊添新氣息,不過,綠委受訪表示擔心「踏入政壇的小白兔會被在野擠得糜糜卯卯(台)」,尤其李洋,過去沒有觸碰政治、選舉,單純是運動選手,管自身強健、專業技巧,不用管周遭事,但部長要管很多,國會朝小野大,預期藍白短期內不會為難他,但李洋得謹言慎行不能先出槌。
鈕則勳認為,李洋、陳義信2亮點要擴散光環效應到整個內閣,是不可能的事,會不會水土不服、提前被消耗掉,有待觀察;就他看來,找奧運金牌選手李洋來,只是妝點性質,甚有一些消費的氛圍在。
挽救民意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民眾對賴卓體制的評價連月溜滑梯,其中,對賴清德的執政滿意度,從6月44.7%、7月34.6%,來到8月的31.0%創新低;而不滿意的民眾則從6月的46.8%、7月56.6%,至8月已來到60.5%。
而對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從6月的37.7%、7月28.3%,8月又下跌來到27.7%;不滿意的民眾則從6月的39.0%、7月50.2%,到8月更飆升至53.1%。
值此,內閣重組是否能替施政滿意度注下強心針,鈕則勳搖頭表示「有困難」,關稅的問題已讓政府一個頭兩個大,然後能源的問題也搞不定,這是民進黨當前比較棘手的,這波府院黨連動調整人事佈局,看起來賴清德還是基於權力穩固、維穩的考量,才小幅度調整,比較好操控。
鈕則勳建議賴卓體制汲取2教訓,大罷免連敗兩場,民意已經蠻清楚,政府必須拋棄掉跟在野的「戰與對抗」,才能做出政績,其次,戰術操作不能再一味抗中,當沒有政績、沒有任何支撐時,無限上綱抗中、抹紅,相關論述的說服力、邊際效益都會遞減,思維必須改變,政府不能夠再「抗中」走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