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洗腎貧血未改善當心!留意排便 及早揪大腸癌、胃腫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貧血是洗腎常見併發症,一般可藉由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若長期未改善就得當心。一名50歲病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合併貧血症狀,貧血持續未改善,轉介至消化內科評估,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另一名8旬婦自述常疲倦、走路會喘、飯後腹部不適,近期出現黑便,檢查才知貧血主因是胃腫瘤合併出血。 2025/08/02 10:35 生活 醫藥
少年網學「洗弟弟」出大事!包皮卡三天險壞命根子 醫師籲「這狀況」速就醫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12歲少年,暑假期間自行上網學習「清洗小弟弟」,在未充分理解正確方式的情況下,強行將包皮上翻,導致卡住龜頭、血液無法回流,嚴重腫痛還變黑,苦撐三天才敢告訴父母。經送醫急診處理,幸好並未造成永久性傷害,後續接受「包皮槍」切除手術,目前已順利康復。 2025/08/01 14:11 生活 醫藥
屏東狠夫利刃奪妻性命!自戕昏迷清醒了 行兇動機曝光遭羈押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屏東市本月25日發生62歲薛姓男子持利刃刺妻子胸口後自戕,夫妻倆倒臥血泊,陷入昏迷,58歲薛妻送醫搶救不治,薛男則在28日清醒,遭檢警逮捕;屏檢訊後,依殺人罪嫌重大聲請羈押,獲屏東地院裁准。 2025/07/31 14:18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沈玉琳傳猛爆性肝炎緊急住院 陶子爆肝被醫警告:妳要死了知道嗎?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藝人沈玉琳驚傳因猛爆性肝炎引發嚴重併發症,緊急前往三軍總醫院就醫。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猛爆性肝炎致死率極高,主持人陶晶瑩30歲就曾因為工作太拼命猛爆性肝炎,當時台大醫生為讓她知道嚴重性,還跟她說「妳要死了,知道嗎?」 2025/07/30 08:55 生活
ColdStone出包!稀釋漂白水誤當開水給客人喝 急送醫「遭勒令停業」 【記者於維奕、王志弘、劉沛妘/綜合報導】知名連鎖冰淇淋品牌酷聖石(ColdStone)驚傳離譜食安缺失!位於台中勤美誠品綠園道門市竟誤將稀釋過的次氯酸水,當作飲用水提供給顧客,另名店員也「試喝」送醫。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醫師林逸庭提醒,發生誤食千萬不要催吐,可喝水或牛奶稀釋,若出現腹痛、吞嚥困難,甚至吐血、意識不清,必須緊急送醫。市府食安處人員前往酷聖石台中經國門市稽查,除當場勒令店家停業,也將針對業者移送檢調偵辦。 2025/07/29 17:35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獨家|台師大女足抽血實驗恐有「陳忠慶們」 跨部會專案小組將討論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師大女足強迫抽血案震驚社會,研究計畫主持人陳忠慶也為此道歉,但恐怕有更多「陳忠慶們」。 《知新聞》調查發現,去年一篇由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曾暐晉擔任第一作者的論文,研究過程對「台灣木蘭足球聯賽」的女性足球員抽血進行,該論文的作者包含陳忠慶、台師大女足教練周台英,而周台英又是木蘭足球聯賽隊伍「台北熊讚」教練,此隊伍也源自台師大女足與企業合作籌組。合理推測,此論文有很高機率,也是對台師大女足學生抽血完成。 對此,曾暐晉僅回應,女足抽血案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對外回應。教育部則強調,此案將在跨部會專案小組當中討論。 2025/07/28 09:20 生活 文教
王凱程血染球褲傷退1舉動讓球迷直呼「好暖」 感謝呂彥青幫拆彈 【記者毛琬婷/台北報導】中信兄弟投手王凱程昨(26日)天在8局下接替投球任務,沒想到因為右手無名指前段因為扣球破皮濺血,雖然防護員緊急上場試圖止血,但練投後還是無法續投,而他在退場前的1個舉動在網路上被球迷討論,認為他「好暖」,王凱程則說:「上面都是血,怕影響到下一任投手出手的感覺,就想說換一顆球會比較好。」 2025/07/27 15:40 體育 野球天地
輕症衝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擬調高 促分流假日急症中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健保署預計今年底試辦「假日急症中心」,專門處理檢傷分類第4、5級的輕症患者,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7/25)表示,功能介於一般診所與急診室之間,可提供基礎檢驗、X光檢查及傷口縫合等小型處置,不提供住院,未來可能提高輕症去醫學中心掛急診的費用,以強化分流。 2025/07/25 19:50 生活 醫藥
又是無視保護令!莽男持刀闖車站「前女友母女濺血」 遭羈押理由曝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鐵豐原車站濺血!一名黃姓男子無視家暴保護令,昨天晚間和前女友黃女在車站大廳拉扯,竟持水果刀劃傷前女友和其母。警方獲報後前往現場,將黃男壓制逮捕。全案警方正在調查中。檢方偵辦後,依殺人未遂罪嫌向法院聲押黃男獲准。 2025/07/25 19:22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獨家專訪|兒虐名醫吐艱難:人生重來不想從醫 資源不足「救回命卻給不了溫暖」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長期受虐兒童會產生反社會人格障礙,復健是一條漫漫長路,但長年致力於兒少保護的土城醫院名譽院長黃璟隆直言,台灣目前能做早期療育的心理師、兒童精神科醫師、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和物理治療師都遠遠不夠,把孩子救回來卻沒能讓他變成幸福快樂的小孩,亟需各醫院一起努力,否則挫折感只會不斷增加。 2025/07/25 18:5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