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轉診單去醫學中心 門診費擬漲至1200元!醫急喊:安全帶繫緊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落實分級醫療,小病別衝大醫院,崩壞醫療體系,健保署擬明年強化中心門診減量,並分兩波進行調整,若首波無法落實,第2波對策將祭出未經轉診輕症衝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恐漲至1200元。醫師吳欣岱力挺,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2025/10/29 09:44 生活
四天大女嬰染腸病毒併發腦炎 克沙奇A16型害住院三周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上周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為北部未滿月女嬰,出生後第4天出現發燒、食慾及活力下降、心跳過快、呼吸急促,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診斷為腦炎,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型併發重症,住院三周終於在今日(10/28)辦理出院。 2025/10/28 17:08 生活 醫藥
北榮涉閃兵案!威廉證實「找槍手代背血壓監測儀」 退輔會急喊:不法一定辦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閃兵案持續延燒,今日Energy前成員唐振剛今赴新北地檢署自首,承認偽造「高血壓」病例閃兵。而昨天新北地院首度開庭,閃兵的「棒棒堂」威廉(廖亦崟)透露,他曾在台北榮總、台大醫院和國泰三間分院複診,並找槍手代背血壓監測儀器。對此,主管北榮的退輔會主委嚴德發表示,「如果遇到不法,我們一定依法辦理,還是要查」,至於是否相信北榮無醫師涉案,他僅表示尊重院長意見。 2025/10/28 16:39 政治 黨政要聞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首波接種450萬人 11/1開打第二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約11萬,較前一周下降15.6%,疾管署署長羅一鈞預估,11月中旬脫離第一波流感流行期,第二波於12月底升溫。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打氣史上最佳,預估10月底累計接種450萬人次,超越2020年,由於今年打氣非常旺,11月底將評估第二次追加採購。 2025/10/28 16:14 生活 醫藥
入秋登革熱未歇!台南職場群聚增1例 30多歲男住院中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入秋持續新增本土登革熱,上周台南市新增1例個案為30多歲男性,與10月20日公布台南市南區群聚案具共同暴露史,研判屬同一起職場群聚感染,目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提醒,本周天氣雖轉涼,惟白天氣溫仍適合病媒蚊活動及生長,且受東北季風影響,局部地區仍有降雨,請民眾著動清除孳生源。 2025/10/28 14:52 生活 醫藥
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醫療困難不是昨天才發生 3-4成一定要留住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年兒科醫師人力的議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提起,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昨透露,今年訓練的4名總醫師,大概都留不住;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則說,「兒童醫療遇到困難,不是昨天才發生的」,訓練出來的醫師約六至七成走向基層,剩下的三至四成一定要留住,因為醫院擔負的是重症、罕病、診斷困難的疾病治療。 2025/10/28 13:56 生活 醫藥
兒科醫出走中 北榮院長:今年4個總醫師大概都留不下來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年醫院兒科醫師人力流失,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也透露,「今年4個(兒科)總醫師大概看起來都留不下來」,不過去開業也沒有不好,同樣是在照顧國人,到基層去也可以守護第一線的病人,會繼續努力用薪資,給予更合理的待遇。 2025/10/27 13:07 生活 醫藥
台大徵兒醫值班「時薪900元」惹議 院長:已屬前段班水準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期一篇關於台大兒童醫院,徵14名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的文章引發熱議。院方昨澄清是從編制內徵才,且值班費也不是外界所說的時薪900元;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今(27)重申,和其他醫學中心相比,尤其是北部的院所,台大醫院的值班費名列前三分之一以上,且都是用「值一個班」計算,並不是用時薪。 2025/10/27 12:18 生活 醫藥
一口氣徵才十多名主治遭指兒科大崩壞 台大兒醫院長親上火線曝真相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台大(兒童)醫院一口氣要徵才十幾個主治醫師」,直言兒科面臨崩壞。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澄清,招募是為了優化「兒科醫療網」,並培養未來接班的主治醫師;針對外傳小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時薪900元」一事,他強調那是未計入底薪的值班費,實際一天約有1.3萬元。 2025/10/26 18:10 生活 醫藥
台大兒醫徵值班醫師「時薪900元」惹議 院方澄清:另有底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期一則關於,台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的文章引發熱議,當中「值班時數以900元/時計」,有網友直呼「兒科好慘」。不過台大院方澄清,這篇貼文刻意忽略底薪,且加護病房都是搶命的工作,勢必會需要較高端的的醫療人力來協助;資深兒科醫師呂立也坦言,不知道應該要多少才是合理的數字,「但是我好希望大家都關心孩子的重症,跟這些家庭的需求」。 2025/10/26 15:2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