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校園外食訂購爭議多、規範不明 學生團體:應建立學生參與機制

生活 文教
2025/09/12 13:33
六百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山女高等校近期傳出校園外食訂購的爭議,對此,學生團體今(12)日表示,學生在校午餐常面臨員生社排隊久候、團膳無法滿足特殊需求等困境,而校園外食議題也關乎學生是否能參與校園治理、是否有表達意見並被重視的權利,呼籲各校外食規定應廣納學生討論,且教育部應針對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

學生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應針對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梁建裕攝 zoomin
學生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應針對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梁建裕攝

學生團體EdYouth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與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今天針對校園外食議題,召開記者會。

立委張雅琳說,在中山女高案例當中,有學生在社群平台上有學生反映,在校內買午餐要等很久,或是吃的餐盤不乾淨,這是學生面臨的現況。

張雅琳指出,教育部國教署過去過往頒布了「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但並非強制性規範,國教署應該積極跟學校、學生溝通,把建議變成具體規範,讓學校有明確且可依循的制度,學校也要跟學生充分討論,強化校內民主程序。

張雅琳強調,外食議題學校要跟學生充分討論。梁建裕攝 zoomin
張雅琳強調,外食議題學校要跟學生充分討論。梁建裕攝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提到,國教署「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缺乏明確規範,導致各校做法落差極大,學生想要爭取訂購外食,往往需要自己向校方提出,但卻卡在權責不清、程序不明,最後學生的聲音還是難以被聽見,此一制度設計,反而讓師生之間產生對立,不利於校園民主發展。

楊姿潁強調,外食政策是需要討論、需要設計程序的公共議題,學生每天在校生活、吃飯,卻常常被排除在決策之外,不僅影響飲食選擇,更是對學生表意權的忽視。

另外,EdYouth的常務理事洪振翔以高中時推動開放訂購外食的經驗說明,學校的擔憂不外乎食安、管理、校安、員生社營運等,但因為缺乏主管機關的明確性規定,當時他花了很多時間去說服校長、主任、員生社經理等利害關係人,他花了整整三年才成功促成改變。

楊姿潁強調,學生每天在校吃飯,卻經常被排除於外食決策討論之外。圖非當事學校。林林攝 zoomin
楊姿潁強調,學生每天在校吃飯,卻經常被排除於外食決策討論之外。圖非當事學校。林林攝

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主席萬儀梵則認為,學生飲食需求多元,現行團膳無法兼顧宗教、過敏與運動需求,但多數學校欠缺對外食的討論與決策機制,學生意見常被「已顧到大部分人」的理由忽略,呼籲各校、主管機關要有清楚透明的程序。

至於食安責任,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何蔚慈律師分析,學校會擔心若外食發生食安問題,會遭家長追究,但在法律上,學校需有過失才須負責。

他舉例,若有民眾在台鐵上吃速食店漢堡,結果發現漢堡裡面有蟑螂,應該要追究速食店責任,而不是追究台鐵食安責任,而且現在多數學校允許學生帶早餐入校食用,也是外食的一種,學校也無太多顧慮。

何蔚慈(右)分析,除非學校有過失,否則學校不需要為外食食安問題負責。梁建裕攝 zoomin
何蔚慈(右)分析,除非學校有過失,否則學校不需要為外食食安問題負責。梁建裕攝

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強調,校園外食議題關乎學生是否能參與校園治理、是否有表達意見並被重視的權利,呼籲國教署、各級學校正視學生多元需求,透過民主程序讓學生參與決策。

他也提出三項訴求,包含各校外食規定應廣納學生討論、國教署應落實指引宣傳,並針對校園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國教署應輔導各校強化「校園食品事件處理作業標準」,建立安心店家名單,或鼓勵學校參考食藥署優良餐飲名單。

蔡其曄(右2)強調,校園外食議題關乎學生是否能參與校園治理。梁建裕攝 zoomin
蔡其曄(右2)強調,校園外食議題關乎學生是否能參與校園治理。梁建裕攝

針對校園外食議題,教育部回應,去年6月修正「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實例參考及外食訂購申請單範例,供學校依實務需求運用,內容則是請學校須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共同討論風險問題的解決方式,包含開放外食訂購應留意的自主管理、食安衛生、交通管制、垃圾環保等四大面向。

教育部也說,未來與地方政府將持續協助學校循民主程序,妥善與家長、學生進行溝通,制定外食或午餐規範。(出版時間11:33,影片更新13:33)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外食 # 中山女高 # 營養午餐 # EdYouth # 學生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