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I創造性破壞仍未知」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籲立法規範

出版時間:2025/10/14 17:50
國際 寰宇要聞
陳怡妏 文章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教授霍伊特認為,AI究竟會帶來何種破壞仍未知,應防患未然。美聯社 zoomin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教授霍伊特認為,AI究竟會帶來何種破壞仍未知,應防患未然。美聯社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中央社】提出「創造性破壞帶來經濟持續成長」理論,成為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教授霍伊特(Peter Howitt)警告,人工智慧(AI)雖帶來許多可能性,但也可能摧毀大量工作機會,需加以規範。

霍伊特與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在1992年提出,當更新、更好的產品問世,販售舊產品的企業將被淘汰,顯示創新同時具有破壞性。

郝伊特昨天(10/13)在記者會上談到現今席捲全球的AI浪潮,指誰會成為AI領導者還有待觀察,「我們還不知道AI會帶來何種創造性破壞。AI無疑充滿無限可能,但也可能毀了其他工作,甚至取代高度專業人力,必須受到規範。」

霍伊特表示,AI是「人類史上重大時刻」,就像1990年代電信業興起,及電力與蒸汽動力問世的年代,而過去這些重大時刻也證明了,新科技可以強化人類能力,而不是取代人力,「這一次我們該怎麼做?我真希望我有明確的答案,可惜我沒有」。

與霍伊特共享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的莫基爾(Joel Mokyr),則對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持較樂觀看法。

莫基爾在芝加哥郊區西北大學透過視訊表示:「機器不會取代人類,而是讓人們可以去做更有趣、更具挑戰性的工作。科技進步會創造新的職務。」他比較擔心隨著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將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相關新聞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3名學者共享 證明創新才能驅動經濟成長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諾貝爾 # 經濟學獎 #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