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砸3億照顧偏鄉 今年預計完成7縣市試辦計畫、估3萬人受惠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偏鄉醫療更是刻不容緩,健保署今年起在花蓮秀林、連江北竿、桃園復興、高雄桃源、那瑪夏、茂林、嘉義大埔、宜蘭大同和南投信義等9區擴大試辦「全民健保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編列3億元預算,預估各區匡定照護人數約3萬人,目標年底全數到位。

全民健保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今年起擴大,試辦地區新增連江縣北竿鄉、宜蘭縣大同鄉、桃園市復興區、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大埔鄉、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試辦,健保署表示,今年預算3億元,預估照護約3萬人。
花蓮縣秀林鄉是第一個試辦地區,當地衛生所主任田惠文表示,秀林鄉是全國最大的山地鄉,一大重點就是整合基層醫療資源,結合當地的文化、患者家庭結構等,照顧到病人的身心靈。
田惠文解釋,過去病人到衛生所就醫,通常就是生什麼病就給什麼處置,但在全人照護的模式下,需要評估患者的家庭與社區協助系統、包含和家人間的相處、吃的東西有哪些等,因為有很多需要控制糖尿病等的,牽涉到衛教與慢性病控管等,同時也要了解病人的心。

健保署代理署長龐一鳴今天出席「 APEC建構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會前受訪時表示,秀林鄉已經佈局很久,因為要執行這個計畫,牽涉到家戶建檔、當地衛生所和政府單位配合等。
龐一鳴解釋,偏鄉地區普遍有一個現象,也就是戶籍人數和實際居住人數有差異,而慈濟醫院在秀林鄉耕耘已久,所以家戶資料建檔非常好、非常齊全,可是這種條件並不是其他各區都可以馬上做得到的,需要政府部門間和民間需要協力合作,才可以把它做好。
龐一鳴強調,偏鄉照護需要科技介入,例如秀林鄉試辦的電子處方箋,是全國使用率最高的單位,未來如其他遠距計劃也預計從偏鄉開始,驗證成功後導入到市區就相對容易成功;另外,健保將持續擴充「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的功能,納入糖尿病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