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化膿性汗腺炎誤當青春痘20年 男子憶全身爆膿流血日常

生活 醫藥
2025/08/07 19:58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37歲小穎從青春期開始,腋下、背部、鼠蹊與臀部等私密處反覆長出痘痘並流膿,一直以為只是青春痘或粉瘤,拖了20多年才確診為家族性化膿性汗腺炎。發作時像針刺般疼痛,最嚴重一天多達10處滲膿水與血水,歷經10多次手術和使用生物製劑,才讓病灶減少到剩下2、3個小發炎。

37歲小穎從青春期開始,腋下、背部、鼠蹊與臀部等私密處反覆化膿性汗腺炎。林芳如攝 zoomin
37歲小穎從青春期開始,腋下、背部、鼠蹊與臀部等私密處反覆化膿性汗腺炎。林芳如攝

2點辨別青春痘或化膿性汗腺炎

冒痘部位及復發頻率是辨別青春痘或化膿性汗腺炎的關鍵,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說,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的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化膿性汗腺炎則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與女性乳房下方等頂漿腺集中或皮膚摩擦頻繁的部位。

化膿性汗腺炎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灶,6個月內就可能反覆發作2次以上。黃毓惠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免疫系統失調引起,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20歲前後年輕人較常見,台灣病患男女比率約6:4,肥胖、吸菸會比較嚴重,建議減重、戒菸,不要穿很緊的衣服避免摩擦腋下和鼠蹊部。

黃毓惠指出,不少病友最初以為只是長痘痘,加上病灶部位較私密,因害羞而延誤就醫,選擇自行到藥局買痘痘藥塗抹,直到痘痘從1顆變3顆,甚至擴散成一大片,陷入「內外夾擊」的疼痛地獄,才驚覺不對勁。不少患者確診時都已出現「瘻管」串連問題,各個病灶間像「蟻窩」互相連通,並不斷滲出膿血,伴隨著異味。

冒痘部位及復發頻率是辨別青春痘或化膿性汗腺炎的關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zoomin
冒痘部位及復發頻率是辨別青春痘或化膿性汗腺炎的關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全身爆膿流血 習慣穿全身黑防外漏尷尬

小穎的媽媽、哥哥、姊姊也都是病友,但大家都當成粉瘤、青春痘在處理,結果二十年都沒治好。小穎回憶病況最嚴重時,身體多達10處病灶,膿水與血水大量滲出,為了防止外漏,他早已習慣全身穿黑色衣物,連辦公室椅子都換成黑色坐墊,「記得有次去面試突然發作,當下坐在椅子上動都不敢動,只希望別人沒發現我褲子濕了。」

小穎歷經10多次手術後,在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病灶從原本一年10幾個地方會發炎,現在頂多2、3個,而且都很小、幾乎不痛,終於不用每天提心吊膽。

化膿性汗腺炎輕度、中度、重度症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zoomin
化膿性汗腺炎輕度、中度、重度症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中重度病患 健保給付生物製劑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華指出,輕度化膿性汗腺炎,可採局部清潔和外用藥物治療,中度則口服抗生素+局部手術治療,重度需考慮外科手術、加強全身性抗發炎治療。

健保自今年7月起也將生物製劑納入給付,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病友經全身性抗生素或A酸治療12周後反應不佳或無法耐受者,就可使用健保給付生物製劑。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化膿性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