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台大團隊上調今年GDP至4.5% 央行降息、鬆綁房市最快等明年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受到關稅豁免期提前拉貨及AI熱潮,台灣今年出口成長超乎預期,前8月成長超過20%,國泰台灣團隊大幅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由2.8%上調至4.5%、上看5%,通膨則因景氣放緩而降低至1.6%。2026年則因關稅負面影響逐漸浮現,加上基期墊高,GDP成長為2%,台灣最快降息要等明年,央行不動產管制鬆綁也要看明年狀況。

央行限貸令解除觀察明年不動產放款
專家認為台灣房價仍高,不動產集中度也高,央行今年鬆綁房市可能性極低。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說,不動產信用管制是否鬆綁,要觀察明年放款是否仍集中土建融,若降低才可能鬆綁。被問到水龍頭開多大?他認為房價仍高,若明年房價沒有進一步上揚,土建融成長放款放緩,才可能對重大政策修正,不然又會影響民眾預期心理。
他說,如果有些風吹草動,假設某一年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寬限期只繳利息,2000萬貸款40年,萬一工作沒了,變銀行呆帳,也會影響到銀行獲利。這也是為何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市才稍微壓抑,不像以前大幅飆升,明年會限貸令會不會解除,要看明年土建融放款是否降低?如果企業其他放款增加,也許央行可以考量整體政策放寬。

民間消費有天上掉下1萬刺激
降息除了看通膨外,還要觀察GDP成長。他表示,今年消費幾乎零成長,國旅、車市表現都不佳,明年可能會改善,因為有「天下掉下來的1萬塊刺激民間消費」。台幣強升主要與台灣出口表現太強有關,若與主要亞幣升值趨勢一致,預期央行會放手讓台幣緩步升值,下半年出口及經濟成長有隱憂,理論上會減緩升值壓力。
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表示,明年過度擔心股市沒必要,目前台股本益比16倍,明年企業獲利十幾%,沒特別便宜,也不貴。2026年偏炒作題材要檢視利多是否明年看得到,續航力可能沒那麼好。明年經濟成長2%是因為今年基期高,仍算健康,仍有機會找到不錯標的。

人均GDP超越韓國是因為少子化
台灣人均GDP今年可望超越韓國,徐之強點出另一不同觀察點,台灣人口負成長嚴重,分母下跌、分子不成長,人均也會上升,台灣每年新生兒每年1萬人,他擔憂少子化變成國安問題。
AI狂潮壓過川普的不確定性,主計總處與其他機構都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甚至上調1個百分點。關稅影響小於原先預期,第3季經濟氣候由「雨」轉為「朗」,第4季隨關稅豁免期結束,企業提前備貨告一段落,經濟成長將明顯放緩,氣候可能由「朗」轉「陰」。
第4季隨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國泰台大團隊認為台灣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較高,研判金融情勢指數可能在「趨向寬鬆」區間內偏下震盪。研判央行9月維持利率不變,目前沒有降息空間。央行曾表示通膨降至1.5%才有降息機會,目前通膨1.6%還言之過早,不知明年經濟情況。預期美國年底降2~3碼,明年可能維持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