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風豪雨重創中南部、O型血告急! 罕見「北血南送」急援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捐血真的可以說是看天吃飯。」台北捐血中心主任林敏昌表示,接連發生颱風、西南氣流帶來的嚴重災情,嚴重衝擊南部地區血況,全台血庫中O型血偏低,安全庫存量僅剩6.8天,更一反常態地從北部調撥了幾千袋血液南下,呼籲民眾挽袖捐熱血。

全台每日用血需求量約6626袋
衛福部食藥署今年7月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調整捐血者年齡上限、體重及體溫、增訂蟲媒、血液傳播相關傳染性疾病等應暫緩捐血或不得捐血的情形,一大重點是將捐血人的年齡限制放寬,16歲以上可捐血,及70歲以上長者經醫師同意,都可以捐血;體重限制方面不再區分性別,只要體重達45公斤以上即可捐全血;50公斤以上可捐血小板、白血球或血漿等分離術血品。
食藥署今天舉辦「從捐血到用血 全程品質把關守護健康」記者會,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2024年國內捐血率達7.8%,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水準的5%,顯示台灣為醫療用血自給自足的國家,林敏昌在會中表示,全台每日用血需求量約6626袋,新制上路以來,確實有發現捐血者人數增加,不過整體仍需長期觀察。

風災、水災 衝擊南部血況
過去通常是北部較常缺血,中南部天氣好、庫存通常較多,林敏昌直言,今年因為中南部連連遭逢風災、水災,導致血液庫存量大幅下降,甚至啟動台北、新竹捐血中心調撥供應數千袋。
血液基金會除供應全血、分離術血小板外,也配合「國血國用」政策,持續推動國血製劑生產, 除了供應全血、分離術血小板外,也有免疫球蛋白(IVIG)、白蛋白、第八凝血因子、第九凝血因子,林敏昌指出,目前白蛋白用量高,尚無法自給自足,其餘3項使用量有限,國血製劑供應無虞。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邱文銹表示,持續精進捐血機構品質管理,並定期辦理捐血機構訪查及血液製劑(含血漿原料)GMP檢查,使血液採集到血品供應的各項環節,皆受到完善監督與管理,目前國血製劑產品包括免疫球蛋白的7張許可證,其中2張是國血製劑;白蛋白19張許可證,其中2張為國血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