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狂灌水也會出事!十大喝水傷腎排行 以為餓了其實是渴了

狂灌水也會出事!十大喝水傷腎排行 以為餓了其實是渴了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水喝太少或太多都會傷腎!營養師高敏敏列出10大錯誤喝水習慣,其中過量喝水占了4個,建議每人一天喝水量為體重的3%~4%,採平均分次、每天白天至少8次飲水。台南市立醫院醫營養師張秀如表示,缺水時,脂肪代謝率會降低,喝水有助減重,不少人將口渴誤為飢餓,攝取不必要的飲食致體重增加。
澱粉不足危害大!蛋白質流失、情緒不穩 醣類應占總熱量5成

澱粉不足危害大!蛋白質流失、情緒不穩 醣類應占總熱量5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許多癌症病人和減重者常認為澱粉會導致肥胖、癌細胞擴散,營養師澄清,不該把澱粉視為敵人,而是要有策略地選擇「非精製澱粉」,建議癌症患者與一般人攝取醣類應佔總熱量的 45%~55%。醣類攝取不足會影響身體修復與免疫功能,還可能干擾內分泌,造成情緒不穩與代謝失衡。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爆怒火!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等於2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餵母奶。兒科醫師陳昱潔列出5款知名品牌配方奶,比較母乳含糖量,發現配方奶並未超出母乳含糖量的範圍值,她連說2次「不合理」,不能用大人飲食的思維去看小嬰兒,也不適合以含糖量來評論母奶及配方奶差別。
稱「配方奶」如餐餐喝珍奶!母嬰品牌挨轟充滿錯誤 營養師專業釋疑

稱「配方奶」如餐餐喝珍奶!母嬰品牌挨轟充滿錯誤 營養師專業釋疑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近日在網路社群釋出一支鼓勵親餵母乳影片,卻引爆親子社群全網怒火!因該影片竟聲稱「配方奶」有一半以上全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直指「你的寶寶是餐餐喝珍奶」。結果除了醫師直指這是胡說八道,營養師黃品瑄也專業說明,嬰兒一號配方奶跟母乳含糖量其實差不多,營養組成與母乳大同小異,只是給不便哺乳的媽媽們一個相對OK的選擇,別被網路錯誤訊息誤導。本身就是喝配方奶長大的「阿淇博士」,更直指「媽媽餵」的影片「充滿錯誤、語近恐嚇」。
配方奶被傳「含糖量高=喝可樂」 醫師打臉胡說八道!媽媽餵5點回應

配方奶被傳「含糖量高=喝可樂」 醫師打臉胡說八道!媽媽餵5點回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爭議!影片中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有一半以上,它全部都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讓寶寶喝母奶。奶粉含糖量高的說法,醫師蘇怡寧打臉「明明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跟母乳差不多,為什麼要這樣胡說八道呢?」許多媽媽們也怒轟該說法製造恐慌,網紅陳彥婷也斥,「這什麼比喻啊?給喝配方奶的寶寶貼標籤、情緒勒索沒有餵母奶的媽媽!」對此,媽媽餵今天發出5點回應,表示國內外育嬰的新研究、新發現都是社群素材靈感來源,但不代表這些是沒有依據的一派胡言或異想天開。
糖友別怕吃水果!日吃2份取代部分澱粉 降4成糖尿病風險

糖友別怕吃水果!日吃2份取代部分澱粉 降4成糖尿病風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常擔心水果太甜影響血糖而不吃,其實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兩份水果(約200克),糖尿病發生風險可降低36%,台大醫師建議,選擇低GI、高營養密度及高膳食纖維的水果來取代部分澱粉,從早餐開始及餐前吃更好。高膳食纖維和低GI水果反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興達電廠燃煤倉近3年自燃255次!台電稱是電業普遍面臨考驗 已採4步驟管控

興達電廠燃煤倉近3年自燃255次!台電稱是電業普遍面臨考驗 已採4步驟管控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針對審計部報告指近3年興達電廠煤倉悶燒事件,台電說明,煤堆悶燒是國際電業進行煤倉管理時普遍面臨的挑戰,且易受高溫、乾燥、東北季風等因素影響,增加氧化悶燒機率。對此,興達電廠採取四步驟積極管控,包括適度降低存煤量避免燃煤氧化、選用不易氧化的煤種、加強人員巡查及強化溫度監測。自去年起悶燒次數已明顯減少,今年則未再發生,台電後續也將與高雄市府保持聯繫,確保電廠環境安全。
每周啤酒喝超過「這水位」 脂肪肝、高血壓、性功能障礙恐纏身

每周啤酒喝超過「這水位」 脂肪肝、高血壓、性功能障礙恐纏身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一項針對46萬名中年人的長期研究發現,以酒精濃度5%計算,每周喝超過8瓶330毫升的啤酒,長期下來,具有肥胖或過重問題者,因肝病致死的風險,比體重正常者高出2.2倍。不少家庭安排今天歡度父親節,醫師提醒,每次喝酒就像是在替壓力鍋升溫,偶爾小酌無妨,但若無酒不歡,對男性來說,後果可能遠不只是多出一個「啤酒肚」,更可能同時面臨脂肪肝、高血壓與性功能障礙等健康危機。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