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10月連環兩收購 中華信評:整合成功可擴大獲利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中華信評表示,國巨集團近期收購日本芝浦電子與台灣茂達電子兩家公司,若能成功將新業務整合至營運中,兩項投資可望略為擴大業務範圍、產品組合與獲利。 2025/10/11 18:23 財經 產業脈動
「永動機」報你知 為何資金兜圈讓人憂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很多投資人最近都聽過「永動機」,這個詞最近在輝達或OpenAI宣布AI交易或合作案時經常被提到,因為引起外界對資金兜圈的「循環式融資」(circular financing)的擔憂。為何「循環融資」會被比喻成「永動機」?又為何令人擔心?《知新聞》帶您一文看懂。 2025/10/11 17:18 財經 國際焦點
周末精選|輝達OpenAI永動機30兆巨資轉圈圈 「我投你錢、你跟我買」釀空前泡沫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輝達(NVIDIA)與OpenAI正在打造一套宛如「AI永動機」的系統,其中涵蓋龐大且錯綜複雜的循環投資網絡,整體交易金額可輕鬆突破1兆美元(約30.54兆台幣)。隨著越來越多互相投資、彼此倚賴的交易浮上檯面,外界也開始質疑:這場數兆美元AI狂潮,是真正的技術革命,還是一場企業間資金內循、互相推高估值的資本遊戲?一旦精密交織的交易網出現鬆動,市場是否可能瞬間失速、甚至泡沫化? 2025/10/11 17:17 財經 國際焦點
AI巨額投資是繁榮開端還是泡沫訊號 華爾街分析師這樣看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美國科技業發展模式正出現大幅轉變,科技巨頭從之前獨立競爭走向合縱連橫,尤其是在AI領域。 2025/10/09 12:52 財經 產業脈動
獨家|母公司曝全真瑜珈財務狀況 負債逾30億、累計虧損超過5億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台灣全真瑜珈9月30日宣布破產,自10月1日停止營業,引起會員錯愕與憤怒,根據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華控康泰公告,台灣的全真瑜珈負債約30億台幣(港幣7.71億港幣),2021~2024年4年來已累計虧損1.36億港幣(約5.3億台幣)。 2025/10/02 15:55 財經 產業脈動
OpenAI上半年營收逾1300億超越去年全年 虧損超過4100億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國外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今天揭露OpenAI今年半年報,根據財報顯示,OpenAI在今年上半年營收約43億美元(約1311億台幣)營收,比2024年全年高出約16%,上半年虧損135億美元(約4117億台幣),其中超過一半虧損歸因於可轉換權益的重新評估。 2025/09/30 18:34 財經 科技新知
分析師點出AI熱潮最大隱憂 產業命運愈來愈取決於1家公司:OpenAI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全球金融機構貝雅公司(Robert W.Baird & Co.)的科技策略師Ted Mortonson最新警告,目前人工智慧(AI)交易愈來愈「依賴」OpenAI,這對整個市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如果OpenAI失敗,它將影響科技業以外的市場。」 2025/09/27 18:43 財經 產業脈動
央行管太緊爛尾樓擴及全台? 央行駁:建商停工僅一案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外界關心「爛尾樓」是否擴及全台?還有建商把矛頭指向中央銀行信用管制措施,擔憂房市管制恐引發建商倒閉潮。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發表的報告指出,目前停工爛尾樓屬零星個案,並未擴散影響整體房市。 2025/09/22 08:00 財經 地產房市
尹崇堯:Gogoro思考從一變十 越南新車最快Q2開賣 Gogoro大股東、身兼南山人壽董事長的尹崇堯20日表示,Gogoro已滿10年,把電動機車產業從零變成一,接下來要思考從一變成十,從台灣走到海外,預估第4季就會與越南當地外送平台,以B2B模式、小規模測試市場,針對越南設計的新車明年會量產,第2季末、第3季開賣。 2025/09/21 10:24 財經 產業脈動
甲骨文接獲大單質疑聲浪四起 穆迪也示警背後潛藏風險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美國軟體大廠甲骨文上周披露,今年第1季簽署價值超3000億美元的AI基礎建設合約,激勵甲骨文股價暴漲,但在狂熱退去後,市場開始關注甲骨文鉅額訂單背後的風險,實際上,鉅額訂單消息傳出後不久,就有多位分析師在報告中提出預警,包括公司未來大部分成長將來自單一客戶OpenAI。 2025/09/18 10:59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