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健保30|催生幕後推手!楊志良親揭始末:沒有我,健保就不叫改革

出版時間:2025/03/12 15:56
生活 醫藥
許皓婷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全民健保1995年開辦,今年邁入30週年!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身為幕後重要推手,他也還原當年一步一步讓健保誕生的始末,包括初期成立健保規劃小組,到後期推動二代健保闖關成功,在第一代及第二代健保制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更說,「沒有我在的地方,健保就不叫改革。」

楊志良為全民健保重要推手。李柏毅攝 zoomin
楊志良為全民健保重要推手。李柏毅攝

編按: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至今30年,財務壓力已到深水區,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製作《創造奇蹟的旅程》紀錄片,喚醒全民認知永續健保人人有責。

成立健保規劃小組始末

回顧1988年健保規劃小組成立始末,楊志良1986年剛從美國返台,隨即進入台大擔任最年輕的公衛所所長,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就宣布「要在2000年實施全民健保」,他的老師被譽為「台灣公共衛生之父」的陳拱北教授,生前就寫過台灣要實施全民健保,當時行政院經建會派給他「組一個健保團隊」的任務,他坦言,當時就知道這是非常困難的事,「皮要繃很緊⋯將來一定有很多的爭議、衝突會發生,但是我覺得這是國家大事。」

接下成立健保規劃小組任務後,楊志良當時先是寫下幾行字,第一、全民健保制一定要納入每個國民,不分男女老少貧富;第二、原則就是健康、有錢、有收入、年輕的,去幫助老的、窮的、病的;第三,全民健保不是只提供醫療,還要加入健康促進,包括家庭計畫、衛生教育、預防保健;工作小組由楊志良擔任召集人,以及江東亮和吳凱勳兩位教授共同籌劃,並邀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擔任總顧問,經濟學家羅紀琼教授等國內外專家學者隨後加入,催生全民健保的藍圖。

楊志良坦言,當年台灣醫療體系不完整,只有台大、長庚、榮總、三軍總醫院幾個大醫院,做了好幾次「醫療網計畫」,把台灣分17個區域,再分50幾個小區域,每個區域要有足夠的病床、醫師,每萬人口超過40床的地區就凍結,要到不足的地方蓋醫院,當時調查發現鄉下人不是不看病,而是收入只有都市的7成,看病還要增加一倍半的開銷,等於是處罰窮人,所以要想個制度,把醫師調去鄉下、把病床放到各市區,所以產生醫療網計畫,並成立三個醫學中心台大、榮總、三總,同時發放醫療發展基金到基層。

健保規劃小組由楊志良(後排右5)擔任召集人,以及江東亮和吳凱勳兩位教授共同籌劃。江東亮提供 zoomin
健保規劃小組由楊志良(後排右5)擔任召集人,以及江東亮和吳凱勳兩位教授共同籌劃。江東亮提供

推動二代健保

而健保規劃小組初期運作,楊志良說,全民健保是否納入所有國民是最大爭議點,因為去日本和其他國家考察都是如此,但有的人就反對,今天台灣還是定調全民納保,而且都要照投保薪資去交保費,2009年接任衛生署長後,面臨一代健保財務危機,負債一大堆,他後來實施「補充保費」,帶來很多錢,一下子多了五、六百億可以還銀行,財務就平穩了。

講起規劃階段一度幹不下去想辭職,他直言,去日本考察健保應包含所有合法居民,但就是有人反對,他曾和規劃小組同仁講,國家要他規劃全民健保,但誰該納保都搞不清楚,我們應該要辭職跳樓。他可以不幹這個健保規畫工作,結果時任經建會主委錢復慰留我們,「這個事情非常重要,很多事情我們都扛了,你們也幫忙扛。」那時候報紙弄很大,「錢復慰留楊志良規劃小組」,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他細數,規劃初期爭議非常多,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希望健保開辦能提前,提前會有掌聲,他就回「有這樣的、這樣的困難,所以沒辦法」,張就講一句「為何不讓大家自由投保」,他嚇壞了,回說,千萬不要講讓老百姓自由投保,就變成一般商業保險,全民健保就是要強迫投保,連外籍勞工、外國學生,現在連大陸學生都要納保。因為全民納保是健保最基本精神。張就不敢講了,每個做官的都希望早點實施全民健保,可以得到很多選票。

楊志良擔任衛生署長任內,推動二代健保。梁建裕攝 zoomin
楊志良擔任衛生署長任內,推動二代健保。梁建裕攝

談健保改革!楊志良:不能沒有我

楊志良2009年接任衛生署長催生二代健保,他表示,二代健保通過,當天就辭掉了,因為任務完成了,還有二代健保有一個「用家戶總所得」沒通過,那是由一百名學者專家共同草擬,記得立法院通過當天(2011年1月5日),他一回衛生署就跟記者講:「我宣布我明天起離開,因為我該做的做了,但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過,我要辭職。」

他說,二代健保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前負擔是累退,改成大家統一費率,這樣健保財務就可以穩定,所以像年終獎金也要算、要扣,雇主人事支出也要負擔,這叫做負擔的公平,國外做過研究,台灣的負擔公平性是世界上數一數二,所以大家更樂意支持全民健保。

而2013年二代健保正式實施,回憶起修法過程一波三折,楊志良當時每天到立法院每個立委辦公室串門子,一一解釋需要二代健保的理由,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院長更召集藍綠黨鞭,包括國民黨林益世、民進黨柯建銘簽署文件,他當時也被找去,並被告知幾月幾號通過二代健保,王金平更詢問:「署長,這樣可以嗎?」他則說:「當然可以啊!」

楊志良透露,王金平當時受到社會輿論很大的壓力,所以就幫忙讓二代健保通過,他更笑說,「王金平不是被認為喬王嗎?很會喬,我佩服他!我今天還欠他一個人情,因為他交代我的事,我一件沒辦。」

他說,當署長時希望走到論人計酬,根據病人的年齡、病史,該花多少給你,剩下就是你的。如果讓病人健康、少住院、活得久又快樂,醫界就有收益,這才是改革的終極。可是他離開衛生署後就沒有後續了。

健保永續成未來課題

楊志良進一步說明,一代健保時期,支出不斷增長,有些醫界的人想要掙更多錢,所以後來出現「總額支付制度」,醫界一開始很反彈,但其實總額是一種保障,也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概念,錢一定不斷增加,最大的理由是醫療科技的發展,還有老人化、少子化。

而台灣最早論量計酬,後來也走向論病計酬,開越多檢查、越多手術,就賺越多,楊志良表示,美國很早就有論病計酬制度,最後又走向論人計酬,論人計酬才是最能控制費用、保證品質的方法,可是醫界往往反對,因為醫界喜歡論量計酬,等到改成論病計酬,反而證明比原本論量計酬更好,很多醫院都覺得效率提升、醫療品質也可控。

楊志良坦言,擔任署長時就希望走論人計酬,根據病人年齡、病史,該花多少給你,剩下就是你的,如果讓病人健康、少住院、活得久又快樂,醫界就有收益,這才是改革的終極,但他離開衛生署就沒有後續了,他更自豪地說,「反正要改革健保,沒有請楊志良去,那個就不是改革,吹牛一下!沒有我在的地方,健保就不叫改革。」

 

楊志良:台灣全民健保是第一名。李柏毅攝 zoomin
楊志良:台灣全民健保是第一名。李柏毅攝

談起全民健保侃侃而談,楊志良說,當時全民健保實施不是2000年,提前到1995年就開辦,到現在為止,世界各國的評比,台灣國民健康不是第一名,但全民健保還是第一名,到後來發生八八水災,也沒有衛生所停止預防接種,沒發生傳染病,因為衛生所都有不斷電系統,這就是當時整個醫療網計畫的好處,所以外籍勞工現在也都納入健保,國際上都認為台灣醫療水準很高、很幸福。

而未來將如何落實健保永續,楊志良認為,健保核心就是讓每個人照顧自己,調整的錢是一回事,醫療是一回事,最重要是讓大家維持自己的健康,讓整個社會充滿和諧平和之氣,「就是說大家都有這個心,健保就可以繼續維持,不要天天計較、仇恨、分裂,這跟健保的永續絕對有關係。」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健保30 # 楊志良 # 全民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