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觀點|AI永動機會延續榮景或斷鏈泡沫 最重要觀察這指標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AI巨頭近期以OpenAI為重心,陸續宣布多項合作案,不過,這種循環投資也引來市場擔憂,是不是會出現泡沫化,關於AI永動機是否可延續榮景,或是未來會有斷鏈的風險?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指出,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是留意token數量是否持續高速成長。

陳彥甫表示,OpenAI在2022年底發表ChatGPT引發的AI熱潮已持續近3年,相關股票大幅上漲,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也沒有放緩跡象,但還是有愈來愈多人擔心AI會不會泡沫化。
目前很多雲端服務業者持續大舉花錢進行AI基礎建設,他們瘋狂投資的同時,AI應用的獲利機制並未完全跟上,這些投資在未來幾年可能不會馬上回本,才會讓很多人擔心是不是重現2000年初期的網路泡沫化覆轍。
整體AI產業圍繞OpenAI循環投資
另外一個是,以輝達跟OpenAI為中心的AI生態圈,最近幾個月來有多筆投資案,市場有統計,今年光是OpenAI就宣布價值超過1兆美元的AI交易,對象包括輝達、Oracle甲骨文及AMD、博通等,這一系列的交易跟合作也增加外界的疑慮,擔憂這些複雜跟互相關聯的交易網路,是否變成人為在支撐AI熱潮。
陳彥甫表示,舉例來說,之前輝達與OpenAI宣布合作,還有10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隔天OpenAI就證實跟甲骨文有一項3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要在美國建造大型資料中心,甲骨文也會花數十億美元為這些伺服器購買晶片,也就是說一開始輝達投向OpenAI的資金,最後還是回流給輝達,就是之前提到的循環投資。
這些公司的說法是AI發展需要全行業努力,整個供應鏈才能夠滿足OpenAI的GPT及其他AI產品巨大運算能力需求,OpenAI的執行長阿特曼前2周也在活動中提到,他有信心也有耐心最後總有一天會實現獲利目標,現在這個時間點還是專注在投資跟成長的階段。

台積電對AI發展趨勢持續樂觀
陳彥甫認為,雖然市場法人有各自的看法,最近也有分析提到,阿特曼的Open AI有可能讓未來幾年全球經濟走向泡沫化,但如果AI真的實現那麼大的綜效,也可能會帶領大家走向promised land(應許之地),目前還很難說到底是哪種情況會發生?
不過,從上周台積電法說會對AI趨勢信念愈來愈堅定來看,公司相信市場對AI半導體有根本上的需求,不是泡沫,且台積電多年來經歷過幾次景氣周期,他們擁有準確的訂單預測能力,能夠降低客戶重複下單的風險,台積電不是只根據客戶提報的訂單就照做,他們也會去跟客戶的客戶或是在市場做自己的預估,因此外界還是格外看重台積電對AI趨勢的預估。
雖然近年來AI族群股價漲很多倍,但很多大型企業的獲利也大幅提升,現在很多AI投資是靠這些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擴張,像是微軟、Google、亞馬遜及Meta等本身都很賺錢,不是靠融資或是舉債來投資,這與2000年的網絡泡沫不一樣,當初網路泡沫化時期,很多公司不要說獲利,甚至在沒有營收時就大幅支出,目前資本充足且AI應用持續受到樂觀期待,就算最終的回報時間點還不確定,科技巨頭還是會加大在AI的投入,因為他們不敢冒著在AI競賽中落後的風險。

觀察token數目是否高速成長
至於後續要觀察哪些可能觸發泡沫化的指標,陳彥甫認為,AI的narrative(敘事)是否反轉,最重要是觀察AI模型處理的token數目是否持續高速成長,什麼是token?就是AI模型理解處理或者生成這些文本的一個基本單位,token的數量現在還是爆炸性成長,1年還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長,說明使用者繼續大量使用AI,因為他們大量使用,AI算力的需求提升,所以AI的發展會繼續推動先進半導體、資料中心的需求,如果token的消耗速度放緩,代表AI基礎建設投資在未來不見得有相對應的使用需求,這將是一個警訊。
目前看來AI使用量還是快速上升,一方面是用的人及企業更多,範圍也更廣,還有思考時間更長的模型,現在大家不光只是文字,包括影片的生成,要完成這些任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token,如果這些持續進行,AI熱潮應該會持續高漲,而且模型開發跟基礎設施的建設沒有折衷餘地,不光是技術跟人才發展,發展AI都是規模上兆美元的一個資本遊戲。
【編按】全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股匯債市牽一髮動全身,追蹤專家觀點掌握投資情報。《知新聞》每周推出《投資長觀點》專欄,邀請全球金融投資有10多年經驗的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HK)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獨家專業精闢分析,讓讀者深入了解經濟情勢,掌握投資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