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八成幼兒突破感染肺炎鏈球菌 「血清型3」如金鐘罩最難防

生活 醫藥
2025/08/21 19:47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學齡前兒童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仍得當心突破性感染,因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隨時間下降導致防護缺口,本土研究指出,血清型3、19A、19F位居感染型別前三名。醫師呼籲,開學前家長應主動檢視孩子的接種紀錄,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追加劑或自費接種。

肺炎鏈球菌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血清型3、19A、19F位居感染型別前三名。林林攝 zoomin
肺炎鏈球菌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血清型3、19A、19F位居感染型別前三名。林林攝

COVID-19疫情後,全球醫界將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肺炎鏈球菌並列「F4」呼吸道病原。其中,肺炎鏈球菌是唯一的細菌,也是兒童健康的最重大威脅之一。

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本土研究指出,18歲以下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約84%為突破性感染,其中血清型3、19A、19F位居前三名,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因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隨時間下降導致防護缺口。

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PCV13對多數型別有八至九成保護力,但對血清型3的保護力僅三至五成,由於血清型3莢膜特別厚,如同「金鐘罩」,能躲避免疫系統攻擊,需要更高濃度抗體才能有效預防。因此,全球接種10年來,血清型3不僅突破性感染比例高,重症與致死風險也更高。

邱政洵說,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降低感染風險。此外,本土研究及國內流行病學報告均顯示,2至5歲是國內幼童感染高峰期,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重建健康防線。

除了13價、15價疫苗外,目前也有更多價數的20價疫苗,邱政洵指出,選擇疫苗時不應只考量價數,不同疫苗針對各血清型別可誘發的抗體反應仍有所差異。 開學前家長應主動檢視孩子的接種紀錄,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追加劑或自費接種,及早補齊防護缺口,守護孩子與家庭的健康。

邱政洵強調,防疫並非個人責任,當群體中有足夠比例的人接種疫苗,就能形成「群體免疫」、降低感染破口,勤洗手、戴口罩、均衡營養仍是日常預防基礎,然接種疫苗是建立保護力的關鍵。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