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時會降息?專家列5大理由指今年沒空間 最快降息時點曝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18日凌晨將宣布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今年可望降2~3碼,投資人也關心台灣央行18日理監事會是否也會跟進降息?不過專家大多認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上調、出口創新高,目前沒有降息空間,但明年關稅拉貨潮結束恐會很慘,現在降息明年無息可降,沒辦法降息救經濟。前行政院長施俊吉說:「豐年要為荒年預留糧草,雨季要為旱季築壩儲水,現在不是降息的時候!」 2025/09/17 14:33 財經 金融保險
大學生遲到被關門外!老師拉窗簾阻聽講嗆「卑劣東西」 他們怒要道歉揚言開吉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市某大學1名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因不滿有人遲到,竟關門、拉窗簾還嗆「卑劣的東西」,阻止多名資管系學生講入教室聽課。有學生氣得投訴校方,要求老師離職,或公開道歉並支付精神損失費,否則將提起訴訟,捍衛受教權。 2025/09/17 14:18 生活 地方大小事 文教
女足抽血案國科會補破網 新訂學倫守則、列加重處分樣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師大女足強迫抽血案震驚社會,此案牽涉國科會研究計畫,國科會今(16)日公布強化管理機制,包含訂出11條的「研究人員學術倫理守則」,供學術界遵守,也加重違反學術倫理的懲處,像是涉及大規模、重複違反或造成嚴重社會觀感者,都會加重處分。 2025/09/16 16:36 生活 文教
國科會調查女足抽血揭「3項造假」 向師大、中央大學追繳、抽補助1200萬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師大女足強迫抽血案震驚社會,此案牽涉國科會研究計畫,國科會今(16)日公布處置結果,除了涉案的台師大教授陳忠慶及周台英,分別停權5年跟4年,也向台師大跟中央大學追繳各246萬900元、80萬8800元經費,並在一年內降低國科會補助台師大的研究計畫管理費用2%,約900萬元。 2025/09/16 16:15 生活 文教
有片|馬英九宣布 「黨主席選舉支持羅智強」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選舉昨開始領表,已領表的藍委羅智強預告,今早8時將發布重磅消息。稍早他釋出影片,昔日長官、前總統馬英九宣布「國民黨主席支持羅智強」。 2025/09/16 08:19 政治 黨政要聞
明起水氣增!雨最多時間曝 颱風成形機率提高「朝台灣前進」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太平洋高壓持續影響,中央氣象署指出,各地晴到多雲午後陣雨,明(17日)起至高壓東退、南方雲系北移,水氣明顯增多,尤其東部及恆春半島恐有持續性雷雨,局部並有大雨的可能。菲律賓東側有一熱帶擾動,不排除成颱,氣象專家吳德榮說,成颱機率提高至70%,模擬路徑可能往台灣前進,持續觀察中。 2025/09/16 07:36 生活 知天氣
台灣經濟暢旺!估今年底人均GDP超越韓國 學者示警2隱憂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根據韓國媒體《韓國經濟新聞》(The Korea Economic Daily)報導,韓國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預計將達3萬7430美元,低於台灣預估的3萬8066美元,這將是22年來台灣首次超越韓國。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歸功於台積電在全球人工智慧(AI)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帶動台灣科技產業的強勁成長。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在國泰金的經濟展望發表會上表示,這項數據是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肯定,但亮眼數字背後卻也有2大隱憂。 2025/09/15 19:26 財經
台積電夫妻檔同台!米玉傑獲頒工研院士 太太獻花甜蜜放閃 【記者蕭文康/新竹報導】工研院今(15)日舉辦「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今年共有5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分別為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以及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台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 2025/09/15 19:11 財經 產業脈動
國泰台大團隊上調今年GDP至4.5% 央行降息、鬆綁房市最快等明年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受到關稅豁免期提前拉貨及AI熱潮,台灣今年出口成長超乎預期,前8月成長超過20%,國泰台灣團隊大幅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由2.8%上調至4.5%、上看5%,通膨則因景氣放緩而降低至1.6%。2026年則因關稅負面影響逐漸浮現,加上基期墊高,GDP成長為2%,台灣最快降息要等明年,央行不動產管制鬆綁也要看明年狀況。 2025/09/15 17:29 財經 地產房市
虎爸虎媽下的名校生確診PTSD AI精準醫療揭開治療新方向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美國一名大學生在虎爸虎媽的期許下考上常春藤名校,但長期承受壓力導致身心狀況惡化,最終不得不轉學至社區大學。後續檢查確診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而非傳統的憂鬱症,經過調整治療方式後,他病情迅速恢復,甚至立志報考醫學院,希望未來成為精神科醫師,幫助更多病友。 但當地精神科醫師最初並未認同這一診斷,凸顯出精神醫療仍多依賴「症狀指標」來判斷,存在誤差與落差。專家指出,若能導入更精準的檢測方法,將有助於縮短患者求診與治療的過程。 2025/09/15 15:1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