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減重18公斤秘訣曝光! 國健署計畫3年助42萬人重返健康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我就是個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公務員趙先生因健檢發現脂肪肝及纖維化,在醫師指導下,透過飯前深蹲30下、喝水補充水分等,再加上騎腳踏車搭配重訓等運動方式,半年成功甩掉18公斤,衛福部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年來,由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陪伴超過42萬名像趙先生這樣的個案邁向健康生活之路。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約五成患者因為不健康生活習慣所致,若家族中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更屬於高風險群,為協助民眾改善生活型態、降低三高慢性病風險,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由醫療團隊評估病人生活習慣,與病人共同研訂可行目標,提升參與及改善成功率。
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說,計畫推動3年來,已有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參與,專業指導超過42萬人管理健康,參與診所平均收案逾百人,且完整衛教指導率超過85%,展現第一線醫療團隊的積極投入與專業貢獻。

8成個案腰圍過粗、7成血壓血脂異常
吳建遠表示,統計收案個案中近80%腰圍過粗或屬肥胖族群,約70%有血壓或血脂異常,逾60%飯前血糖或糖化血色素偏高,民眾可多加利用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多元健康檢查資源,並與醫師討論檢查結果,如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及早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改善健康狀況。
吳建遠說,截至目前已有約12萬人追蹤管理至少6個月,其中37%成功改善至少1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17.8%成功脫離代謝症候群,診所也持續追蹤改善中的個案,確保健康行為長期穩定。

為肯定診所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的卓越成效,國健署依據衛教指導率、代謝症候群改善率及緩解率等多項指標,評選出全國或縣市排名前5%,或緩解率達40%以上的156家績優診所,公開表揚積極協助民眾改善生活習慣、預防三高慢性病的努力,感謝診所積極協助民眾預防三高慢性病的用心。
獲得績優診所的台南市成美診所院長陳炳諴分享,診所獲獎的關鍵在於協助病人建立飲食或運動等健康習慣,診所人員必須身體力行,深入了解病人執行健康行為的困難點,協助找出並改善問題,也運用國健署「科學算病館(原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工具,預測病人罹患慢性病風險,透過數據警示並激發行動動機,強調從自身做起,營造健康促進氛圍,才能帶領團隊成為病人的健康領航員。
公務員趙先生就在陳炳諴團隊的陪伴下,半年內成功減去18公斤。他形容自己就是個「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下定決心減重的契機,則是在健檢時發現脂肪肝及纖維化等症狀;醫師建議他透過減少糖、油攝取,並將飲食順序改為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澱粉類,也搭配飯前30下身都和500毫升白開水,補充水分之餘還能增加飽足感;還搭配每天騎腳踏車通勤、重訓等運動習慣,成功減了1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