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家長喊高鐵增設親子車廂!民團不贊成「有隔離感」 各式需求設不完

出版時間:2025/10/14 14:04
生活 交通
問問 文章
高鐵示意圖。資料照,陳怡文攝 zoomin
高鐵示意圖。資料照,陳怡文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高鐵9/22起推動「寧靜車廂」文化,引發部分家長反彈,稱育兒搭車壓力大,在社群上喊話,要求高鐵全面取消寧靜車廂,並增設親子車廂,對此,親子共學促進會理事李佳紜個人不贊成設置親子車廂,她直言,這有一種隔離的概念,如果因此去增設親子車廂,那是不是民眾有大聲看影片的需求、或是講電話的需求,高鐵就要去設置各種不同的車廂?

李佳紜認為,增設親子車廂這有一種隔離的概念,孩子不夠成熟所以必須要到這樣的一個空間,希望在社會上面大家彼此理解,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不是只有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與人相處,其實社會上形形色色、不同年齡的大人們全部都是小孩的學習對象。

另外,高鐵的乘車時程最長不會超過2小時,不是長途旅程,跟台鐵不一樣,從台北到屏東可能要5小時,當然就會有需要,但就高鐵的特性來說,快速、便利且兩個小時下,大眾要說出需求、彼此理解,不是說今天花了車票錢,就要享有「不應該有任何」的聲音。

外界認為,高鐵贈送乖乖是威脅、恐嚇,李佳紜說,孩子是能夠慢慢練習去理解別人,如果想要安撫,在零食選擇上可以有比較健康的選擇,另一角度,乖乖在台灣特有文化,通常出現在工程師的電腦、印表機,好像把孩子變成物化對象,當然不希望用有點像是利誘的方式對待兒童。

另外,李佳紜認為,其實不希望教出太乖的小孩,換一個不同的角度,事實上在校園性侵案或性騷擾案中,出事的學生通常都是最乖的那些學生,以我們的組織立場提倡兒童人權、身體自主權,不希望把孩子跟乖畫上等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高鐵調查,高達9成支持寧靜車廂,李佳紜回應,在網路上面看到相關議題,比較多希望寧靜的不是還子的聲音,而是大聲看影片不戴耳機、大聲講電話,甚至有朋友反應,被隔壁睡覺的呼聲打擾,反而以孩子的哭鬧聲比較有意見的是家長的態度,過程中家長沒有跟小孩進行任何的溝通跟協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覺得倍受干擾。

有委員希望政府跟社會共同推動「寶寶哭泣我OK」的公共運輸文化,李佳紜說,如果有去推動或說做一些貼紙小物,讓願意表態的人帶上,對於育兒家長心理可以稍微放鬆。

李佳紜分享,她的孩子還小,帶他們出門的時候,如果在外面有一些情緒,她第一個反應會先看周圍有沒有人拿手機在拍,因為現在爆料文化太多了,大家隨手錄個影片就上傳了,只看到片面的東西,沒有看到前後的脈絡,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是會是一個蠻大的壓力。增加社會上的對立,所以有相關辨識措施,至少家長不會這麽擔心別人的眼光。

針對高鐵取消宣導牌,並將商品推車上宣傳圖卡撤下,且不再派員舉牌,李佳紜給出肯定,認為這是友好的舉動,認同高鐵這回快速的反應,但「寧靜車廂」4個字個人主觀解讀的空間太大,且每個人的狀態不同,即便他對於孩子的接受度比較高,但可能因爲某種狀態,特別累耐受度變低,希望提倡「理解多元」,表達不舒服,不要用一個仇恨跟敵對的角度去互相攻擊。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高鐵 # 寧靜車廂 # 親子車廂